卵巢癌是一种易被忽视、病死率最高的妇科肿瘤,虽然其发病率并不高,但发病部位隐匿、症状不典型,80%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且70%晚期卵巢癌患者会在2-3年内复发。因此,许多罹患卵巢癌的病人长期处于肿瘤复发和治疗的过程中,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是选择手术治疗还是化疗?目前,我国卵巢癌诊疗并未规范化,针对复发卵巢癌也并没有普遍接受的标准诊疗模式,这些都长期困扰着医生和患者。
此次臧荣余团队在线发表文章的主要结果为:7年入组铂(化疗)敏感,第一次复发(第一次治疗结束后,间隙不少于6个月)卵巢癌患者357例,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手术的肿瘤完全切除率高达77%。手术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较单纯非手术组延长了近半年,17.4个月对比 11.9个月(图2);总生存(OS)的数据还不成熟,中期分析的手术组OS为58.1个月,而非手术组为53.9个月,两组目前没有差异。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并没有生活质量上的差异。
而美国同类研究,GOG-0213研究并没有明确的患者选择标准,在中国SOC-1研究明确提出了可以手术患者的选择标准。标准采用2011年复旦大学牵头,国际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国际合作拟合模型 iMODEL评分,结合PET-CT检查,即分期、初次手术残癌大小、无铂治疗间期、一般状况的ECOG评分、复发时CA125水平和复发是否有腹水,6项指标,总共11.9分,iMODEL≤4.7分为入选标准。95%患者接受了PET-CT检查,如果PET-CT评估肿瘤可以切除,将不考虑CA125数值,但总分仍然必须 ≤4.7。
相比于美国研究,中国SOC-1研究进一步提出衡量肿瘤治疗疗效的新标准,更关注肿瘤复发后患者是否有长期无病生存,即英文的tumor free。复旦中山卵巢癌团队国际上首次提出探索性终点指标,累积无治疗生存时间(accumulating treatment-free survival, TFSa),并且中期分析发现,手术组长期的TFSa优于非手术组,46.8个月对比42.4个月。
SOC-1研究的报道仅仅是中期结果,研究在继续、患者治疗仍在继续、随访在继续、新标准的探索也在继续。大约还需要两年半左右的随访时间;TFSa需要进一步讨论。
文章的主要结论:铂敏感,第一次复发卵巢癌,二次手术显著提高了无进展生存时间,是否选择手术,建议咨询有条件的医院;二次手术是否是复发卵巢癌标准治疗,仍然需要长期生存数据支持。
中国SOC-1研究成果虽然是初步结果,但否定了美国研究GOG-0213的结果,二次手术在合适的患者中可以考虑;iMODEL评分加上PET-CT是患者选择手术的标准。然而,中国成果在文章附件中给出了重要提示:如果手术切不干净肿瘤,反而对患者不利,手术效果将不如化疗(图3),这一点上与美国GOG-0213观点是一致的。美国GOG-0213非手术组生存略优于手术组,隐含的意义是一样的。“手术切净与切不净”不是所有妇科肿瘤手术医生能够明确的、也不是手术记录能够明确的。中国SOC-1研究参与的每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家医院的卵巢癌年手术量均超过200例,关键是复发卵巢癌手术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牵头单位2004年,在美国权威杂志,癌症(Cancer)杂志上,发表了国际上第一个复发卵巢癌手术的前瞻性(非对照)临床试验。
SOC-1研究是中国妇科肿瘤医生历经十四年潜心设计、克服种种现实困难、完成度颇高的中国第一项卵巢癌手术相关的III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复发卵巢癌二次手术提供了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并有望在未来改变复发卵巢癌的临床实践。
中国SOC-1研究,否定了美国研究的结论,作为第一篇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首次肯定了复发卵巢癌手术是有价值的,并创新了复发卵巢癌诊疗模式:首次证明手术获益的最大人群,但同时警示不恰当的手术反而有害,并指明适合每个复发卵巢癌患者的治疗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