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聪明可爱,可从小到大,不论站队还是排座位,小明总是会被排在第一排,眼瞅着班里其他同学越长越高,小明的身高似乎被使了“定身术”,就是不见长。对此,小明的爷爷却非常淡定,经常说“没事儿,二十三窜一窜,他爹都一米八呢,咱家娃就是长得晚,以后绝对是大个儿!”
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的身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60%-70%与遗传有关,但还有其他种种因素会对孩子的最终身高引起重要影响。孩子身高偏矮可不是小事,不能因为觉得与遗传有关就放任不理,其背后可能还藏有其他的问题需要医生去干预。
孩子偏矮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也就是家长所说的“晚长”。这类孩子在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期没有生长加速,因此会比同年龄段的正常孩子矮,但当他们进入青春期后,会与正常儿童一样生长加速,追赶生长,从而达到应有的遗传身高。另一种可能就是矮小,引起矮小的病因很多,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又比如一些慢性疾病、心理社会因素等都可能引起矮小。
3岁以上至青春期的儿童,如果每年身高增长不到5厘米就该前往医院检查。所以家长应留心观察孩子的身高变化,最好从小就给孩子做一个身高记录,记下每年身高增长值。一旦发现孩子落后同年龄孩子半个头、一年内长不到5cm、长期坐在班级第一排,就要及时去寻求医师的帮助,以期尽早诊治。即使是有矮小家族史的孩子,该儿童诊断为身材矮小,如果能够尽早就医治疗,身高也会在一定程度增长。
儿童身高小于P3以下(P3指第三百分位,是判断孩子矮小的重要指标,即100个同年龄、同性别的孩子排排站,其中最矮的那三个就为矮小),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治疗越早,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儿童骨生长潜力越大,同时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效果越好,并且儿童年龄越小体重越轻,所用药物的剂量越小,所花的费用越少。
由于营养、环境、社会等综合因素的影响,20世纪初男子达到最终身高的年龄要到23岁,但现在已经提前至17岁,所谓“二十三,窜一窜”的说法只能是一个很罕见的现象了。因此家长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把“晚长”当作赌注,在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哪个年龄阶段出现身高落后或生长速率减慢,都需要及时寻求医师的帮助。不要一味的等待,直到骨骺闭合,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时机,后悔莫及。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