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 > > 网络纪年:试问“杠杆上的地球”究竟谁“不配姓赵”?(2)

网络纪年:试问“杠杆上的地球”究竟谁“不配姓赵”?(2)

发布:2016-01-07 19:27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 世行中国籍高官离职背后:中美暗中角力 据凤凰国际iMarkets 2016年01月02日讯,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宣布向多家国际投资者募集了70亿美元,标志着该行朝着首次公开发行(IPO)迈进了一大

》》》 世行中国籍高官离职背后:中美暗中角力
据凤凰国际iMarkets2016年01月02日讯,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宣布向多家国际投资者募集了70亿美元,标志着该行朝着首次公开发行(IPO)迈进了一大步。外界预计,该行的上市将是2016年中国最大的IPO之一。除了中国人寿以及瑞银、摩根大通等国际金融巨头以外,中国邮储银行还从世界银行旗下的私营公司国际金融公司(IFC)募集了资金。这表明,与3年前行长被控贪腐的时候相比,这家国有银行已经迎来了彻底的转变。这笔交易也凸显出北京和华盛顿是如何在世界银行中暗地里争夺影响力的,这种较劲经常以十分微妙的方式进行。它也给世行中级别最高的中国籍官员、前高盛银行家蔡金勇的卸任投下了阴影。在IFC首席执行官位置上度过了风云变幻的3年后,本周他将离开世行,重返亚洲再次投身私营部门。尽管蔡金勇和其他世行高层官员坚称,他提前10个月离职——他的任期本该是4年——是出于个人原因,而且他也未被指控从事了任何不当行为,但在他离职前,世行执行董事会曾不寻常地谴责了IFC投资中国邮储银行的交易(该交易得到蔡金勇支持)。这件事发生的同时,有世行高层官员表示,美国和其他方面对IFC与中国国有企业达成的越来越多的交易涉嫌偏袒日益感到担忧。
中国人寿买入中国邮储银行5%股份所花费的25亿美元,让IFC的3亿美元投资相形见绌。然而,这是IFC有史以来对一家中国银行进行的最大一笔投资,被蔡金勇视为“重磅”交易的一个范例,他希望通过促成这样的交易为人们所铭记。不过,按照世行高层官员的说法,世行大股东质疑这笔投资是否符合IFC的使命——放贷给缺乏资金或资金成本过高并且缺少其他投资选项的地方的私营企业。除了上面提到的投资者,还有大量的投资者在排队等候买入中国邮储银行的股份。此外,这些官员们表示,尽管蔡金勇声称该交易符合世行的“金融包容”战略,但这笔交易带来的发展影响并不明确,而发展影响正是对IFC投资的一项关键考核标准。“在我看来,IFC(在中国邮储银行)扮演的角色并不清楚。”前摩根大通银行家彼得沃伊克说,“如果这样做是为了(投资回报),你可能就和高盛差不多了。但IFC的职能不止是为了成为高盛。”沃伊克曾在1999年到2005年间领导IFC,监督过IFC对中国银行业的首批投资。IFC和蔡金勇表示,投资中国邮储银行有助于将金融服务拓展到中国许多“没有银行账户的人”中间,同时还能带来健康的投资回报。6月世行执行董事会商议IFC这一投资事项时,冲突浮出了水面。根据会议纪要,6月9日董事会25名成员开会投票时,美国、日本还有英国、德国和法国等主要欧洲股东国的代表全部弃权。总共9名董事拒绝赞成该投资,他们合占56.4%的投票权。
由于这些董事只是弃权而非投反对票,这项投资得以推进。但是,在世行董事会政治这个微妙的舞台上,直接投票反对有影响力股东(如中国)支持的项目是很罕见的,因此这次表决等于是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谴责蔡金勇。关注世行、总部在华盛顿的活动团体银行信息中心的执行董事查德霍布森表示:“这很不寻常。(通常)如果他们会输掉投票,他们就不会参加董事会会议。”据世行现任高官的说法,这次投票之前,美国一年多来对IFC在世界各地一系列涉及中国国企的交易表达出越来越大的担忧。出于这种顾虑,对于巴基斯坦一个可再生能源项目,以及对有中粮集团参与的IFC项目拟议的1.4亿美元投资,美国不是投弃权票就投反对票。这次投票还发生在中国股市暴跌之际,之后世行还在7月发布了一份报告,警告中国“扭曲的”金融业亟需改革——不过随后撤回了这份报告。蔡金勇为这笔投资辩护,不过他也指出,任何与中国有关的事情都格外敏感。他说:“我明白,人们对中国的项目总是抱着不同的看法。”蔡金勇表示,凭借中国邮储银行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的4万个营业网点,IFC能够帮助中国农村地区普及金融服务。在那里,大约2.35亿人仍然没有银行户头。此外,IFC还可借此从全球最大邮政银行之一的身上学到经验。他告诉英国《金融时报》:“我们如何获得经验?我们不能只从书本上获得经验。我们必须参与交易。”
蔡金勇坚称这对IFC来说是一笔很好的投资。IFC不得不卖出在中国持有的其他股权以向世行支付股息,为世行向贫困国家发放低息贷款充实资金。蔡金勇说,IFC其他股权投资中有一部分情况不妙。根据IFC的数据,在截至2015年6月的一年里,IFC在新兴市场的股权投资减记了7亿美元。蔡金勇表示,中国是个少见的亮点。不过,IFC并没有详细披露今年中国股市暴跌期间其在中国的投资情况如何。蔡金勇表示:“我们从我们(在中国)的投资中赚了很多钱,我们很幸运,我们感谢中国人给了我们这种机会。”
》》》媒体:忘掉背后的“赵家人” 重塑“政商关系”
据《经济观察报》2016年01月02日讯,围绕万科控制权的争夺尘埃未定。与这场并购战中折射的公司治理话题本身相比,观战者更有兴趣的关注点似乎是“赵家人”——那些隐身于公司背后的权力之手和神秘力量,在这样的语境中,公司不过是体现“赵家人”意志的提线木偶,商业很难找到自身的逻辑,反而天然地成为某种附属品。人们更愿意从隐秘的政商关系上对商业的成功与失败,或者强悍与退让作出解释。满城争说“赵家人”的喧闹盖因于此。问题在于,市场或许会忽视另外一些可能更为深刻的变化,比如对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争夺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常态——这的确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虽然并不一定是新时代的开始。由此我们更希望看到一场对公司治理有关话题的理性讨论。无论股东价值至上还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又或者新近一些研究者推动的实体最大化和永续性模式——即公司管理层应力求对其所监管企业创造财富的潜能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并确保公司的可持续运营。不管秉持怎样的立场,这样一场观念层面的交锋,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万宝之争”,进而推动中国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
当然这不意味着可以无视“赵家人”,我们相信这套逻辑已经不能解释这个时代大部分的商业变迁。但是不能不说,对“赵家人”的热论反映了某种历史经验的沉淀。过去几十年,中国政商关系几经曲折,但似乎始终别别扭扭。改革前的轻商、抑商不用说了。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直处在不断调整和重新定位中,这一调整至今仍未结束。在此进程中发育的几代商业人,从一开始就必须学会在边界模糊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寻找合理的腾挪空间。他们很难避免与公权力的摩擦与碰撞,他们因为最早冲破了环境的某种限制而享受商业的红利,却也无法逃避地触碰到依然坚硬的“底线”。由于法治的市场经济体系尚未确立,很多时候政商关系滑向了另一端——对一些企业来说,搞掂官员就等于获得特定资源的分配权,一旦权力不受监督,官商勾结就很难避免。这是所谓的“赵家人”得以滋生的温床。也正因为如此,普通民众很容易接受这样的看法,即每个贪腐官员都有若干个企业老板 “下线”,或者所有问题企业家背后总有一个或几个“赵家人”,他们和权力结成某种隐秘的勾连或利益共同体,虽然更多时候他们只是权力的工具。与其说这是一种偏见,不如坦率地说,这在现实中依然可见且很难根除——时至今日,官员贪腐案件常常牵出灰色的政商利益链,应声而倒或避居海外的老板的身影,也成为割不断的权贵与资本游戏的最佳注脚。
好在目标早已确定。我们注意到,这一届政府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过去几年,简政放权是政府着力最多的改革事项之一。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承诺继续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时还曾表示,首要任务即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多次强调政府削权是一场自我革命。就此而言,满城争说“赵家人”,可以看做一个极富现实意义的警世寓言。它提示我们必须打破那一张“无形之网”,清理政府与市场间的灰色和模糊地带,将商业的归于商业。一定要说,这是重塑政商关系的基础。只有在边界清晰、规则透明和良性互动的政商关系中,企业家才会真正拥有自己的舞台,一跃而为创新和创造的主角和推动者,企业家的作用也才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在过去一年中,企业家精神已经是被决策层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这绝非偶然。
》》》
“去美元化”阵营又添一猛将!外媒:中俄才是主力军
据参考消息网2016年01月02日讯,独立研究员蒂莫西·亚历山大·古斯曼说,伊朗正在朝着不再把美元作为支付方式的目标前进,并说美国政府对俄罗斯和伊朗实施制裁的做法显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据法尔斯通讯社12月30日援引俄罗斯“卫星”新闻通讯社报道,古斯曼说,美元的霸权地位正面临危险,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国家正试图用其他货币取代美元。他还提到俄罗斯与伊朗达成的与外国进行交易时停止使用美元结算的一系列协议。古斯曼撰文说:“2015年3月,伊朗和俄罗斯签署了协议,以共同成立一个管理委员会来‘监管两国的银行间金融交易’。该协议的积极成果是,避免华盛顿及其盟友未来把制裁当作金融武器来对付对手。”报道称,美国把美元当作经济战武器,用来打击不愿向美国政府掌权派低头的国家。美国的强制性政策促使一些国家、特别是产油国寻求替代美元的方式。
萨达姆和卡扎菲都曾公开宣布,致力于分别用欧元和由黄金支持的“非洲单一货币”来替代美元,用于石油交易和对外贸易。结果,两人都被推翻和处决。古斯曼强调:“伊拉克、委内瑞拉和利比亚试图停止在石油贸易中使用美元,不过遭到了美国政府的抵制。”报道称,目前,德黑兰正在中东发起旨在逃离美元强权并用其他货币替代美元的行动。可以想见,美国政府慌了。古斯曼还说:“伊朗早就是政权更迭的目标。不过,由于俄罗斯和中国的卷入,这种情况似乎‘不大可能’出现。俄罗斯和中国是五角大楼战争策划人员面临的主要障碍。美国希望‘伊斯兰国’组织能够在该地区制造更多的混乱,因此让该组织把伊朗作为打击目标,不过这一行径不大可能得逞。”报道称,除了伊朗和俄罗斯之外,中国在与俄罗斯及其他国家做生意时正取消以美元来结算的做法,同时加强人民币作为可供选择的储备货币的地位。去美元化显然是美国长期奉行的打压地缘政治对手的政策产生的反作用力。事实上,美国政府对俄罗斯和伊朗的贸易活动加以限制反而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古斯曼说:“华盛顿通过对伊朗和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挑起了这场战争,理由是伊朗和俄罗斯没有服从它提出的、让全世界都要按照它制定的规则行事的要求。如今,伊朗和俄罗斯将通过在做生意时弃用美元来解决这个问题,早就应该采取这样的解决办法。”
》》》 外媒回顾2015中国年:中国没有当世界经济的“救世主”
据凤凰国际iMarkets2016年01月02日讯,MarketOracle网站近日发布一专栏文章,回顾2015“中国年”。以往没有哪一年是可以轻易预测的,因为如果轻易就能预测,那生活就没有乐趣了。尽管如此,预测2016年看起来要比预测其他年份容易得多。这是因为在2015年,有意无意地发生了一大堆不可逆的事情,尽管这些事情尚未被承认,但它们将会在2016年被迫发作。一年前,我写了《2014年:年度宣传出现》,虽然那篇文章更多的是在写地缘政治,但也适合财经媒体。这也或多或少地适用于2015年。西方主流媒体告诉你的真相并不多。2015年应该是中国年,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它确实是。但由于官方数据虚虚实实(国内生产总值7%的增速,相对于进出口的下跌,生产价格45个月的下跌以及不良贷款达20%),西方媒体只是复制这些数据,再加上大家对“中国大衰弱”的经济及金融后果的恐惧,使得中国年的真实情况被部分遮掩。2015年也是全球经济普遍出现通缩的一年,这与中国密切相关,却绝对没有限制中国。否定和恐惧都限制了我们对于这个发展的理解。
2015年显而易见也是难民年,但这个话题被扭曲得太过,以至于无法实现完全的公众理解。美国和欧洲的政界人士为了得到选票都大声宣告,必须要关闭边界并将难民和移民遣送回他们逃离出来的地方,要知道他们之所以要逃离都是因为我们的军事干预。政治家们有权力能关闭边境,从而将成千上万徘徊在他们国家门口的人类同胞拒之门外。就好像千百年来人类大规模移民从未发生过,并且现在或将来都没有移民这一课一样。油价是一个大故事,而中国在这个故事中扮演了领头角色,尽管民众对此知之甚少。所有关于欧佩克针对美国原油生产商的挤压计划及“战术”的报告及观点都是虚假空谈,因为无论是欧佩克整体还是其各自的成员都不再有财力奢侈地搞这个战术游戏;中国(原油)需求不再增长给这些国家带来的的冲击太大了。自2008年以来,整个世界经济受到美国印刷的约25万亿美元的支撑,而中国却出现了过度杠杆化的产能过剩。现在这种情况一去不复返。许多经济体都无法转向增长。每个经济体都指望中国来当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带自己走向康庄大道,但这并没有发生。2015年本应该清楚但某种程度上还远远不够清楚的是,世界经济正在因为严重过度杠杆化的生产过剩,产能过剩,过度投资,过度借贷等形成的一个庞氏泡沫而分崩离析。
大多数读这篇文章的人将会注意到,投资基金、对冲基金、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基金出现了混乱状态。但也许没多少人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以及它可能会波及到什么地方。这些东西往往会被视为意外事件,从而转移对“复苏指日可待”论调的注意力。亏损和赎回正打击这些基金,与此同时这些基金投资的一切也都在贬值。再加上大部分的投资是高度杠杆化,这意味着通常只要百分之几的损失就可以消灭所有的本金,并且对风险的概念也变得清晰。当然,鉴于其中许多基金都持有相同或类似的投资,所以我们可以添加另一种风险因素:传染。事情将会在风险最高的地方首先爆发。然后一切也变得更具风险。低利率导致多方追逐高收益的垃圾债券,而这也正是风险最高之处。这是2015年投资基金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在2016年将继续进行,并加剧。超低利率推动经济体们进入通缩,也促使投资者进入风险更大的资产。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恶化过程,并且在完全发挥出来之前是不会停下来的。一个0.25%的加息将不会对改变这种状况有任何帮助。
为什么加息带来这样的问题?因为零利率政策会吸引(或邀请)大家债台高筑。整个经济正因债务而保持一边倒,从而呈现为Wile. E型。尽管大宗商品现在已经开始严重下跌,但资产价格依然看起来还不错,但了解到支持资产价格上涨的杠杆数量时,你就不会这么认为了。当你看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这一切是多么的脆弱。再进一步就能清晰地看清这一事实,即这个指数增长的“机器”只能靠越来越多的债务和杠杆来“支持”,直到它再也无法支撑下去。大宗商品价格只能长期下跌。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需求的虚幻期望一直在支撑这些价格,而现在这种增长消失了。因此,中国及国外的过度杠杆化和过度投资肯定也消失了。未来几年的中国经济增速曾被预计将达到两位数,但如今却缩水至低于“官方”的7%。中国转向消费驱动型经济已被证明是和西方国家转向知识型经济一样,只是个幻想。如果你没有实际生产东西,那你就玩完了。并且当没人留在这些市场消费的时候,为出口市场生产都是徒劳的。因此,大宗商品,原材料,从原油到钢铁,我们经济的积木都陷入了甩卖。一切都必须卖出去!最后,大宗商品的价格将或多或少地稳定下来,但将会比现在的价格还要低得多。而我们将需要在2016年弄清这一事实而不是在2015年,这就是我们自己犯的错了。我们本来可以被治愈,但我们却没有直面问题。
试图推测油价将会走得多低似乎是一种过时了的看待事物的方式。有意思的是这几乎专属于“投资”市场的人,但实际情况是,美联储、日本央行、中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已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和零利率政策/ 负利率政策首先确保了不会再有起作用的市场,并且他们现在因为这些非常政策而有失分寸。市场定价已经开始了(石油,大宗商品),并且央行们也把自己换下了场。如果他们退出干预市场的话,那他们只能重新进入游戏,但他们都太害怕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银行可能带来的结果,而不是自己。耶伦的加息将意味着,那些类似的银行以金融世界的其他部门会获得一些额外的利润,但经济增长却长期一去不回,并且通缩将冲击眼前的一切,然后再也不会有什么美好图景。而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很难处理或理解。他们的共同努力让你无法理解,并让你相信拯救努力的奇迹。因此接着往下说,同样的中央银行和同样的华尔街银行将把每个人以及他们的宠物豚鼠也拖进债务之中,就和他们自己一样。如果您过去八年一直在阅读Automatic Earth,并且现在变了,那你就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但你能知道的只有一点儿,其他的消息来源可能已经把你拖到相同的轨道上。我对里根管理及预算办公室的主管大卫·斯托克曼本月早些时候发表的一篇文章印象深刻。斯托克曼现在似乎已经坚定地跟上了通缩主题。现在,斯托克曼表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历史性的通缩时期,而世界经济实际上正在出现自193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萎缩。
泡沫金融时代的终结。能源、矿业、材料加工、制造以及仓储领域都已经被过度投资了,因此在未来几年也没有什么新领域可打造的了。 采矿、建筑设备、油田钻机、重型卡车、火车车厢、散货船、集装箱船、物料搬运机械、仓储索具、机床、化工加工设备等领域将出现严重的产能削减。看到终于有人承认这一点,这很好。不过承认的人仍然很少。但是还有另一种再次相互联系,但对其知之甚少的发展。即在一个债务紧缩中,这“钱”似乎是真的并且更经常地出现在杠杆投资中,而不是从一项“投资”中抽出来再投进另一项投资中,它只是噗地一下消失了。尽管它可能看起来很奇怪,但传统经济学在这一点上也曾遭遇困境。从这一领域来看,如果你不花自己的钱,那你肯定得保存它。完全失去它的可能性并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或者,如果你失去它了,肯定有其他人获得了它,这是零和型。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杠杆贷款、投资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整体“金字塔”。因为金字塔只含有百分之几的“真正抵押品”用于支持一些价格低迷的事物,所以这应该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而这也是债务紧缩的本质。
以下是摘自彭博社文章的一部分,用来说明如何以及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而关键词是‘蒸发’。随着世界油价严重下跌了90%,1000亿美元蒸发了哥伦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的业绩和生产都低于预期,这家拉丁美洲最大公司的价值因此缩水90%,被迫处理1000多亿美元的账面亏损。国有控股的哥伦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在其2012年的巅峰时期其市值曾超过英国石油公司而排名世界第五,但目前只位于第38位。它的市值已经从1367亿美元的峰值跌至145亿美元。哥伦比亚银行的鲁珀特·斯特宾斯在麦德林说:“ 他们只是还没有找到原油,事情就这么简单,整个石油行业出现过度购买,人们假设有一天他们会开采一个储量丰富的油井。”2016年将是很多“底层的财富”蒸发的一年。大宗商品市场已经蒸发掉了数万亿美元,但我们的媒体还是没有告诉我们,或者至少他们为其编了个其他的名头。他们打算用通缩来降低消费品价格,但却坚称油价低迷是一件积极的事情。而没有认识到油价下跌对整个经济及整个社会的侵蚀达到了什么程度。
现在总结:我们已经选择了否认并忽略2015年在我们的经济体、社会及生活上所发生的事情,所以只好被迫在2016年面对这一切。因此2016年变成很容易预测的一年。但是,当然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的障碍。任何政府一旦认为自己的国家跌入一个相当深的深渊,那就将会考虑发起战争。一个或多个央行可能会选择采取极端措施拯救经济。一座火山可能会爆发。但这些都无法阻止这些泡沫进入通缩,最终破裂。他们可能会设法转移注意力,会尽量拖延以避开,但肯定的是,泡沫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我本来想整张关键词的列表,但我想还是应把它们变成一篇文章。重点是,你要明白这一切的要旨所在。市场已经不在了,现在称之为市场的就是近在我们眼前的崩溃。而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就是祈祷我们足够幸运,能“劫后再见”。
》》》
20多年来最落魄的人民币2016还要跌?
据凤凰国际iMarkets2016年01月02日讯,不必恐慌,人民币汇率的最佳预测者如是说——尽管人民币创下20多年来的最大年度跌幅,而且多数经济学家都预计它2016年将进一步贬值。汇丰控股驻香港的资深亚洲货币策略师王菊称,虽然人民币走弱一开始可能引发恐惧,但市场将会认识到这是人民币汇率增强弹性、中国和美国货币政策分化的自然结果。她说,更具弹性的政策将便于对国内形势做出迅速反应,这会在结构上利好中国经济。根据彭博的排名,汇丰在过去四个季度对在岸人民币的预测准确度最高。中国在2015年改革了汇率机制,让市场在决定人民币中间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向更多境外参与者开放了在岸市场,并且把交易时间延长了一倍。中国央行总是让投资者捉摸不透,其在今年3-8月份支撑人民币汇率,然后在8月11日让人民币贬值、震惊市场,之后又在人民币于11月30日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接纳为储备货币之前,耗费了数十亿美元捍卫人民币汇率。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报价显示,上海时间周四,人民币兑美元今年下跌了4.5%,收于1美元兑6.4936元。这是1994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中国央行今年将人民币中间价累计下调了6.1%,降幅为2005年以来最大;当年中国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岸人民币现在的日波动区间为中间价正负2%。彭博汇编的数据显示,在不受大陆资本管制的香港市场,人民币跌至1美元兑6.5704元,创下史上最大年跌幅5.3%。中国央行今年把影响力扩大到了这个城市,采取了此前罕见的离岸干预行动。离岸人民币今日在10分钟的时间内收窄跌幅,引发干预猜测。东亚银行驻香港外汇分析师赖春梅称,鉴于离岸人民币的变动速度之快、幅度之大,想必中国央行可能在离岸市场进行了干预;过去数日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差价大幅扩大,大幅贬值预期将导致资本外流,差价一旦突破1,000点可能引发近期干预。8月人民币贬值刺激了资本外流,而且耗费了中国2,13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因为决策者想要控制人民币的跌势。包括央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在11月份出售了2,210亿元人民币(340亿美元)的外汇。据彭博估计,将出口商和直接投资接收人所持美元资金考虑在内,8月-11月共有5,080亿美元的资本已撤离中国。中国11月出口连续第五个月下滑。
根据中国政府制订的新五年计划,中国将在2020年之前设法有序增强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并改变汇率政策的管理方式。中国央行还将从1月4日开始,把在岸人民币的交易时段延长至23:30。中国央行自2014年11月以来已六次降息,而美联储已于本月加息。瑞信驻新加坡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子公司外汇策略师Koon How Heng表示,由于目前所有的负面因素都依然存在,包括资本流出、央行出台更多宽松措施的持续风险,预计人民币将进一步走低;未来人民币可能会逐渐下跌,中国央行将可能尽量避免由汇率剧烈贬值而引发的高波动性和金融体系的动荡不稳。据彭博调查的预测中值显示,到2016年底,人民币将下跌1.6%,至1美元兑6.6元水平。汇丰的王菊预计,人民币将达到1美元兑6.7元,跌幅达3.1%,而瑞信的Heng则预计将下跌4.5%,至1美元兑6.8元。王菊表示,中国不会故意令人民币贬值以提升贸易竞争力,因为3%的贬值幅度不会明显提升出口,相反,在人民币以最非同寻常的步伐向市场化机制转变之际,其下跌是由市场供需驱动的。
》》》 俄诉乌克兰30亿美元债务违约 两国贸易2015年骤降80%
据FX168财经网2016年01月02日讯,俄罗斯财政部发布公告称,已启动起诉乌方法庭聆讯必要的法律流程,将在英语法庭正式提出起诉。诉讼涉及乌克兰政府的30亿美元债券及相关利息违约。该债券由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政府于2013年年末发行,全数为俄罗斯购买。当时是作为俄罗斯总统普京承诺以150亿美元资助当时乌克兰政府的部分举措。但债券发售2个月后,亚努科维奇就被国会罢免,逃往克里米亚半岛。债券最后偿付宽限期为2015年12月31日,涉及金额为30亿美元债券及7.5亿美元利息。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俄罗斯的起诉在市场意料之中。乌克兰政府11月与债权人达成了180亿美元的债务重组协议,决定暂停还债。但协议的债权人不包括俄罗斯。自俄乌冲突以来,虽然战事平息,但两国间矛盾不断。俄罗斯本周四(12月31日)再次切断了乌克兰到克里米亚供电;并于周五(1月1日)宣布对乌克兰实行新的贸易制裁,同时取消自由贸易协议。而据塔斯社此前报道称,俄经济发展部第一副部长利哈乔夫接受采访时表示,与较好年份相比,2015年俄罗斯与乌克兰外贸额下降了80%。在俄罗斯前十大贸易伙伴中这种现象史无前例。目前俄乌经贸关系没有向好的迹象,预计2016年俄乌贸易下滑趋势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