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这一点,科学家首先要对肿瘤细胞和健康细胞进行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除了鉴定它们之间的区别,还需要研究这些突变带来意义。通过生物信息技术和特定的算法,会有第三方基因大数据科技公司能够帮助药企识别这些突变产生的抗原。启动一个新抗原的过程通常不会超过一个月,从对病人肿瘤细胞进行快速的全基因组测序到制作个体化疫苗,周期8至10周,约6万美元的成本。如果为每一位癌症患者生产一个新的疫苗,这个成本是极其昂贵的。但是随着基因组测序成本的不断下降,从2000年的数百万美元跌至现在的1000美元,很有可能在肿瘤新抗原疫苗的商业化前景下国际药企大巨头会提前布局。
仅仅在2015年,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初创公司Gritstone Oncology获得1.02亿美元的A轮投资,这次投资由Versant Ventures和The Column Group领投。麻省剑桥的Neon Therapeutics募得5500万美元,11月巴黎制药巨头Sanofi表示将与德国的私人BioNTech of Mainz合伙开发新抗原疫苗。
从基因检测到基因治疗,都是基因产业带动下精准医疗的落地应用。国际药企巨头们已经率先布局在新药研发领域应用基因测序技术的战略,国内药企除了通过仿制药达到“曲线救国”,是否能够利用国内基因产业的崛起实现“弯道超车”呢?
3
国内药企的“弯道超车”
一个行业发展到成熟的阶段通常都会出现“7-2-1”法则,也就是说老大在市场上的份额会超过一半以上,达到60-70%,老二有稳定的20-30%市场份额,最后剩下不到10%被一大群小企业激烈地抢夺。国内药企的格局还完全算不上成熟,只能说是在转型的阶段。这个阶段还未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巨头能够吃掉一半以上市场。
在过去的十年间,国际上的大型药企为了快速增长,通常采用的战略是并购。通过并购,公司能够快速拓展产品组合,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并能够在新的市场上快速占据优势。在商业的资本游戏里面,传统的增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后信息革命的市场变化,只有通过并购,才能击垮竞争对手,让业绩增长速度加快。并购战略伴随的趋势是交易规模的上升和交易数量的下降,这个过程“7-2-1”法则发挥了作用。
国内药企通过并购战略迅速占据榜首的非广州制药集团莫属。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公布的2014年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名单,广州制药集团位列第一。该公司制药板块处方药的销售收入是22.5亿美元左右,比印度的太阳制药23.1亿美元的销售收入略低,太阳制药在全球50强中排第48位。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广药集团通过并购整合迅速做大,其与白云山医药集团的资产重组是其中最大的一次。广药集团目前旗下有30多个子公司,产品包括现代中药、西药、生物药等,产品销往中国大陆、港澳、东南亚、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第二个例子是无锡药明康德,这家企业在我的基因产业分析系列第25篇《精准医疗布局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三大玩家》(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基因空间:gene_world)里面做过详细的介绍。这家企业是一个专注于医药和生物技术外包业务的中国公司,它主要通过并购和投资的方式来积极拓展和加强海外业务,是海外拓展公司的典型代表。与艾意凯咨询访谈过程中,其首席运营官曾说过,“境外并购是药明康德的主要增长策略之一”。该公司一直试图通过并购国际公司来获取最前沿的技术。药明康德在纽约证交所上市后发起的第一个收购是针对AppTec Laboratory Services,这是一家为生物制药以及医疗器械行业提供服务的美国公司。2014年药明康德收购了NextCODE Health,这是一家领先的基因分析以及生物信息公司,在美国和冰岛都有业务布局,这项并购使得药明康德具备了成为国际性基因药物领域领军企业的潜力。
并购战略产生的副作用是创新能力的相对减速。在竞争和价格的压力下,要想在全球排名前20,药企的处方药收入需要达到103亿美元,而医疗科技公司需要44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要进入前50强,则处方药收入需要达到22亿美元。在并购战略已经无法带动快速增长的时候,众多领先的药企迫切需要新的战略。
第二个战略是开拓创新产品和进入新市场。前面提到的基因产品带动的精准医疗应用,便是药企梦寐以求的新“蓝海”。无论是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以及研发外包(CRO),还是依靠创新驱动的新药研发,都可以让公司开拓新的治疗领域,缩短研发时间和减少成本支出。
辉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70%的销售收入来自重磅炸弹药物,很多都是与其他公司签署共同推广协议后,因销售表现良好,而最终将其并购进入辉瑞的重磅炸弹药物。如西乐葆和立普妥,前者原来是法玛西亚公司(Pharmacia)的产品,后者原来是华纳-兰伯特(Warner-Lambert)公司的产品。在过去二十年间,前10强药企公司的重磅炸弹药物所贡献的收入从1995的26%增长到2000年的43%。
国内的药企通过仿制药实现了“曲线救国”,未来在精准医疗领域是否能实现“弯道超车”呢?
并购、合作、开拓创新产品和进入新市场,都是国内药企未来跻身全球20强的战略规划。从基因产业的布局来看,国内药企在寻求进入新市场战略上面需要积极推进。目前药名康德和华大基因在基因产业布局上面都已经走到了前列,在“7-2-1”法则还远远未达到的成长期,国内药企和基因科技公司需要继续开拓新市场,眼光要放在全球化,需要不断探索国际市场。
国内的并购还会继续发生。药企和基因科技公司之间的并购活动在未来三年内还会很活跃。随着基因科技公司(需要区别于基因测序科研服务公司)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基因大数据和医疗大数据的科技公司在国内的迅速崛起(不同于从传统的测序服务公司转型为所谓的“基因大数据公司”,这里的科技公司是指带有互联网和生物信息背景的轻资产型科技公司,没有任何的设备和实验室等重资产),药企的并购趋势会是交易规模的上升和交易数量的下降。
开拓创新产品的尝试会在国内领头药企中开始。由于研发新药时间长,费用达,而且推广上市成功率低,不如仿制药成本低、风险小,资金回笼快,所以中国的药企格局是扎堆仿制药。在这样的格局下,国内的基因科技公司得以有了独立的长足发展。相信这些初创企业在三到五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内激烈竞争下能够慢慢在医疗领域找到很好的切入点。
毋庸置疑的是,基因科技公司是未来中国医疗和生物制药产业中一股不可估量的新生力量,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