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徐天(化名)乘坐出租车时,被隐藏在车里的针头扎伤。经检验,针头内残留液体中,HIV抗体为阳性。徐天开始吃阻断性药物,也开始了一个“假性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短短3个月,他失去了工作和女友,变得消极、压抑,体会了艾滋病人的一切痛苦。尽管最终结果,他没有被感染艾滋病毒,但这段奇异的旅程带来的影响,似乎不那么容易消除。何时结束,还未可知。
■记者探访
90天的碎片式生活
最苦是等待
“走在北京的路上,我就像个过街老鼠,所有人都在看我。”
徐天的生活被一支针管扎成了碎片。从8月22日,第一次检测出针头上HIV抗体为阳性,到11月22日,最终检测结果证明徐天未感染艾滋病毒。3个月,90多天,徐天的生活轨迹不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个片段。他能做的就是等待结果。
徐天第一次向多家媒体一起讲述事件原委的时候,是在他从海淀区东升派出所做完笔录出来。虽然不是第一次讲 ,但仍然越说越激动。看见有人举起相机,立马用手挡住,不让拍。讲着讲着,他猛地一回头,发现摄像机正对着他的背影。他抬手指着摄像机阻止,眼里冒着红。
徐天挺害怕。记者走进他的小屋,第一感觉就是“整齐干净”。可徐天说,他已经两个多月没有收拾过房间了。之所以整齐,也是因为这两个多月里他也没移动过什么东西。
“害怕。”徐天说,他晚上害怕得睡不着觉。屋外的灯是声控的,晚上只要有人回来,一跺脚开灯,他就吓一跳。直到凌晨两点以后,“没人了,踏实了。”
“感觉在等着审判。”虽然针扎在腿上,但好像扎在徐天脸上一样。他不敢出门。刚吃药那几天,门一锁,关上灯,拉上窗帘,就在屋里待着,什么也不干。
“自己像流浪狗似的,哪也不敢去,走哪都觉得别人在看我。9月份我回了趟老家,坐在车上,我感觉所有人都在看我,我必须小心、谨慎,而且假装无所谓。神经高度集中。”“小心”、“谨慎”、“假装无所谓”这几个词,徐天说得咬牙切齿。
徐天回忆,他乘坐长途车回老家,在车上,“有个小孩一直看我,看得我发毛,我拿着衣服蒙上脸。小孩哇一下哭了,他父母过来质问我,你刚才干什么了?”
“走在北京的路上,我就像个过街老鼠,所有人都在看我。”徐天默默地说,“我有病,我被扎了。”
家附近有条河,那些日子,等天黑了,徐天就跑到河边去,琢磨。他想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要人命,全世界,美国、英国都没辙的。”
徐天接着问记者:“你知道世界上最痛苦的是什么吗?你知道吗?”他说:“我可以告诉你,世界上最大的痛苦是等待。”沉默。他呷了一口啤酒,不再讲述他的恐惧。
理解女朋友
“即使现在没事了,也不可能再和好了。爱情不是祈求和要饭。”
徐天挺伤心。房顶上,挂着一串零零碎碎的小玩意。有草帽、铃铛、祈福牌,最下面是一个小牛布偶。徐天说,这是他出差去的四个地方,给女朋友买的不同的礼物。小牛布偶,就是这次去南京买的。
“楠楠(化名)就因为这事跟我分手了。”徐天说,后来他倒是见过她一次,是自己偷偷去看了一眼。
徐天的女朋友比他小4岁,也是在北京工作的东北人。在徐天眼里,楠楠非常漂亮,个子很高,眼睛大大的,睫毛长长的,“就像楼兰新娘似的。”
徐天和女友谈了三个多月的恋爱,“我觉得我对她挺好的。她上班包里的零食没断过,但她从来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放的。”
对于女友的选择,徐天痛苦过。他曾经借酒消愁,“我是人,我们曾经一起甜蜜过,一起快乐过,怎么可能说忘就忘,我理解不了。但别人跟我说,‘这是社会,这是物质的天下。你,忍着吧!’”即使是回忆,这也是徐天在跟记者的交流中,最激动的一次。
徐天说,他理解、尊重女友的选择。“我完全接受。”徐天很明白,“遇上这事,没的选择。要是你,你第一想法也是,他会不会传染我。”
在最关键的时刻,在徐天最需要陪伴的时刻,女友离开了他。这让徐天耿耿于怀,“即使现在没事了,也不可能再和好了。爱情不是祈求和要饭。”
徐天的状态很压抑,说话断断续续,欲言又止。“是不是太憋着了?”“你让她回来。”他指了一下挂着的小牛布偶。
徐天挺郁闷。他的屋里摆着一张他和妈妈、妹妹的合影。照片上的徐天,一看就是个愣头愣脑的小伙子。“那天我过18岁生日。”徐天说,18岁之后,他就走出了哈尔滨老家,漂泊在外。他拿着相框,抹了抹上面的尘土,看了半天。
9月份,徐天回家了。阔别家乡10余年,游子归家,却带着阻断艾滋病毒的药物。“我回家住了21天,不敢告诉父母和妹妹。”徐天说,怕他们知道,但是父母还是怀疑他出事了。因为他在家一天一天不吃饭。“你想减肥吗?吃这个药,可以5天不吃饭,根本没食欲。”徐天服用的阻断药物,具有很强的副作用,让他头晕、恶心、没有食欲,整天昏昏沉沉。
“是不是也不敢和他们一起吃饭,怕传染?”记者问徐天,徐天耷拉着眼皮,点了点头。
“我4岁前生活在农村。我们家老房子后院种了好多菜,茄子、韭菜、白菜,什么都有。那些日子,我就趴在菜地里写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