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王宇鹏)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王宇鹏)今天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理事会会长王玉民在做客人民网访谈节目时介绍,年龄在15-24岁的青少年艾滋病发病速度较快。卫计委预防艾滋病的义务宣传员蔡国庆在访谈中呼吁,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更应作为社会问题加以重视,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
图为防艾志愿者李晓丹、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专家委员韩雄亮、 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江初、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理事会会长王玉民、卫计委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蔡国庆(从左至右)
点击进入访谈页面
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江初介绍,经过近几年的监测和调查,大学生艾滋病的感染增加速度较快。“从2011年以来,每年我们在大学校园里发现新感染的大学生有20例左右,今年从1-10月份新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达到了60例。在大学校园中,学生受到感染以及发病的数字都在不断增加。”
李晓丹是北京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原会长,也是一名防艾志愿者,对大学校园里的防控艾滋病情况深有感触。“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时候,我会作为志愿者给他们做同伴教育。同伴教育就是大家在一个非常融洽的氛围里,通过游戏环节让大学生进入一种轻松状态,并且在这样的状态下去认识性、认识生殖健康,了解怎样保护自己。”她说,“我发现,这些新生往往觉得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不理解为什么刚刚迈入大学校园就要接受这样的教育,认为只要在学校里过着正常生活,艾滋病就和自己没有关系。”
王玉民强调,年龄在15-24岁的青少年发病速度较快。统计数字显示,2014年青少年发病率是1.5万人,2015年1-10月份有1.4万人,估计到年底,会比去年增高10%。“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加强了对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艾滋病知识宣传,在若干城市举办了‘健康维系你我他—十城百校的’接力宣传工作,并与北京市海淀区开展了首都高校46所高校参与的知艾防艾辩论赛。”
图为2015年海淀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辩论赛现场
蔡国庆呼吁,在高校中除了指导大学生如何避免高危行为,保护自己之外,还应倡导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反歧视。“艾滋病不仅仅是一个医学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反歧视永远是我们宣传、呼吁的重要主题。”
王玉民持相同观点,他认为,防控艾滋病亟待解决歧视问题。“因为害怕受到外界歧视,感染者不愿去接受检测,即便检测之后也不愿到正规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进行诊治,从而延误病情,扩大传播。”他强调,“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宣传艾滋病的传播路径,除了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其他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造成感染的。希望大家解除顾虑,促使感染者勇敢站出来,接受正常的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