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中医药使用误区,你中招了吗?

中医药使用误区,你中招了吗?

发布:2016-11-11 10:30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中医药使用误区,你中招了吗?,中医药 使用误区 中招

(原标题:中医药使用误区,你中招了吗?)

  当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养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养生方式和方法更是门类繁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基于对中医药的信任,选择中医药养生。但是,由于中医药知识的匮乏,造成了很多人对中医药养生的误区。
  

误区一迷信老中医
  

  很多人认为,中医医生越老医术越高,是真的吗?中医科医师张艳认为,年龄大的中医,相对来说对某一些疾病积累的经验会比较丰富,也有很多老中医医术高明,但绝不意味越老就医术越高。
    “如果医生不精研医术,与时俱进,实时更新自己的医学知识,仅凭经验吃老本,容易误诊漏诊。”张艳说,另外,年纪过大,体能衰退,在对病人了解病情时交流存在障碍,凭经验定方,如果疗效不佳,因多年的经验形成思维定势,很难重新为病人思考更换新的治疗方案。所以,不可迷信老中医,也不能看见年迈的中医就当专家。
  

误区二迷信专家和头衔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一味追求大城市、大医院的专家、主任医师,所以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哪怕在专家处看病半载没有疗效,仍坚持找专家看病。
    在张艳看来,中国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专家诊务繁忙,病人众多,还往往身兼行政、科研等职务,并不能对每个病人认真花时间望闻问切,在没有仔细辨证论治的情况下,可能造成误诊。当然,并不是说找专家看病就会被误诊,只不过要提醒大家,迷信专家得担风险。
  

误区三迷信秘方、特效药
  

  无论是医生自己还是病人,都会对流传的秘方、特效药感兴趣。秘方、特效药确实存在,但是它们的发现是很不容易的。并且,真正的秘方、特效药是极为少数的,所适应的疾病也是众多疾病的一小部分。
    张艳提醒,一些民间草医大多会擅长某些中药治疗某些疾病症状,但他们往往缺乏中医基础理论和对疾病的整体了解,病人服药后可能症状消失,就以为自己恢复了健康,其实疾病并没有真正痊愈,反而耽误了病情,而且容易出现草药造成病人肝肾损伤或死亡的结果。
    还有一些如过敏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尿毒症、癌症等许多病,在中、西医看来都是疑难病,是不可能存在秘方的。一味宣扬秘方特效药的多是利用病人病急乱投医和求速成的心态而打着中医中药的幌子行骗。
  

误区四迷信中药可用“食疗”代替
  

  许多人认为“是药三分毒”,生病了却担心药物副作用,认为不如平常吃饭顺带食疗。因为有此等认知,于是就冒出了许多“中医养生专家”和“食疗专家”。
    张艳表示,药物治病,是靠其本身的偏性来纠正身体出现的偏差。药物的此等寒热偏性,古人称之为“毒”性。偏性越大,“毒”性越大,针对的病邪可能也相应越严重。故《黄帝内经》把药称之为“毒药”,所以我们说“是药三分毒”。另外,食物也有四气五味寒热温凉,但是因为偏性弱,可以用来做食品。小灾小病的,即病邪偏性不大的,能用食品纠偏,这可以叫“食疗”。如果身体情况需要用药物,却一味追求食疗,就容易延误病情。
  

误区五迷信“中药无害”
  

  对中药,有人相信无论怎么乱吃中药也吃不出毛病,这些人是中成药、草药、药膳都敢往嘴里放、肚里咽,以身试药。生活中还常见不少人把药汤当“茶”饮,如自己没事儿把菊花、枸杞、麦冬、洋参、金银花等泡水饮用。对一些广告里宣传的“纯天然草药”、“纯中药”即认为安全无害,哪怕自己吃错了也不会出什么事。
    “事实上,中医中药是治病的。如前所说,药物存在偏性,必然会对身体形成影响,如果身体病了,那么药物就会针对疾病发挥作用,即 有病则病受之 ,如果身体健康而随意服药,则 无病则人受之 。”张艳说。
  

误区六认为中药越贵越好
  

  很多人选择各种各样的所谓名贵中药,比如鹿茸、虫草、西洋参、高丽参等药物,或泡水,或泡酒来进补。这些药物的确很名贵,也的确是补药,但是人们恰恰忽略了一点——身体是不是需要。大部分健康人是不需要补的,就如同装满气的轮胎,你如果继续给它打气,结果是很清楚的。
    张艳认为,药物应用的原则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些药材虽然价格很高,但用在不适合的人身上,反而会对身体带来伤害。(金伟巍)

(原标题:中医药使用误区,你中招了吗?)

net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