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鼓励推动,社会资本纷纷“下单”中医药
中医养生馆、国医馆、中医诊所……眼下在南京,由各类社会资本打造的中医馆如“雨后春笋”。首个国家级规划《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2015—2020)》描绘了中医药服务大健康的产业之路,并明确提出扶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院、疗养院和中医诊所。政策鼓励加上公众对养生的日益关注,中医药迎来社会资本的爆发期,开办民营中医机构正在医疗行业中形成热潮。
装修考究的仿古环境散发文化气息;厅堂内,老中医坐在四方桌前把脉问诊……这个位于中山南路熙南里街区内的中医馆今年4月正式亮相,由云南圣爱中医集团投资而设。江苏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总经理毕雄雄介绍,该中医馆开业后的第4天,由集团投资的另一家中医院也在水西门大街正式亮相,“我们把南京作为云南之外的第二‘战略要地’,未来5年内争取每个区都有我们的点。”
距圣爱中医馆300米左右的中山南路上,还有一个名气颇响的中医馆——君和堂,也是由社会资本投建。
类似的民营中医馆这几年如“雨后春笋”。来自秦淮区卫计局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区医疗机构283家,其中民营中医医疗机构有45家。
鼓楼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受“十二五”医疗设置规划影响,区域内的民营中医诊疗机构设置受到一定限制,“‘十三五’规划中,此前屏蔽的通道已经打开,加上公众对养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最近不少人都在咨询开设中医诊所、中医养生会馆等。”
“引导资本进入的很重要因素,是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扶持。”江苏华龙圣爱中医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政说,我国首个国家级规划明确指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传统中医诊所,并放宽了市场准入门槛。他认为未来数年,中医药投资热会持续升温。
大医院退休名中医,成民营医疗机构“香饽饽”
记者采访中发现,新开办的民营中医诊疗机构,不少是以连锁模式遍布各地。已经在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8个连锁诊所的君和堂刚刚完成了B轮融资,获得5000万元投资。“大的医药集团对这块市场更热衷。”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对民营中医馆而言,大医院退休下来的名老中医是“眼中宝”。“我今年4月开始在这里进行中医调理,感觉效果不错。”在国医堂就诊的万芹告诉记者,虽然在大医院也能看到名中医,但那里人多,不如这里看得仔细。
记者在圣爱中医馆大门前的专家墙上看到,省中医院名老中医盛灿若、市中医院原院长仲学义、市妇幼退休名中医赵翠英都在其列,“馆中70多位坐诊专家中,70%多聘的是大医院退休专家,另外20%多是该馆自己要培养的新人。”张政说。
市卫计委中医处处长操海明介绍,目前南京市属医疗机构中,市级以上名中医有134位,其中有40多位已经退休,他们大多仍在各大医疗机构发挥余热。
竞争激烈难避“不合规”,业界呼吁加强监管
“更多民营中医机构的出现方便了患者,值得肯定。但在激烈竞争中也出现了‘不合规’,需要更严格监管。”某公立医院相关负责人透露,该院有多位退休医生目前在各大中医机构坐诊,有高水平的,也有水平一般的,但到了民营机构就都打上了“省级名中医”甚至“国医”的旗号,“过分地夸大宣传,是误导患者。”他还表示,院内名老专家有时也需借助先进的设备才能形成完整的诊疗,而目前很多中医馆因设备投入有限,仅靠老中医的“两根手指”,这会带来医疗安全隐患。
南中医教授、名中医王东旭目前正在国医堂坐诊,他坦言,“这几年经常有各种机构向我抛出橄榄枝,其中有一家开出了这样的价码:挂号费100%提成、药费45%提成、检查费65%提成。”王东旭说,正常情况下,中药饮片的利润是15%,“能给我开出45%的提成,其中一定有猫腻,我直接拒绝了。”
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提出,面对当下民营资本“中医热”,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做好精细化监管,引导中医机构摒弃短期逐利行为,实现长久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