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真的了不起!”在此前结束的第三届中俄博览会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参展团携其独到的中医针灸技术义诊,让俄罗斯家庭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上看到了希望。
走过62年的发展历程,这所根植于北国边疆的传统中医药学府笃信“打铁还需自身硬”,累计为国家培养出7万余名中医药人才。实际上,在当前中医药领域毕业生普遍实践能力不强、创新性思维薄弱的大背景下,中医大学的教学改革方向和实践成果已经越来越重要。“教学为本,科研强身,服务社会是归根。这其中都守着中医药文化这个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孙忠人话语中思路清晰可辨。
理论案例实践三结合
破中医教学薄弱顽疾
走近中医学专业“中医经典班”的课堂,台上抛出一个中医经典案例,台下同学间的讨论声不绝于耳。授课的“国医大师”段富津在总结时说,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是从实践中而来,无论是诊病还是配药,都要理论、实践相结合,辨证施治。
据了解,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及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当前中医药领域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创新性思维薄弱。改革教育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时代发展的中药学创新型人才,已成当务之急。
“中医药学的未来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通过更好地挖掘古代智慧与经验,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去理解和阐释。”在孙忠人看来,这就要求在教学环节重视经典理论、传统文化学习,用好课程讲授、案例讨论、实践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破题中医教学改革的现代化实践。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探索中医特色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该校在中医学、中药学两个专业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开设中医经典班,全面实施师承、导师制,强化中医思维和实践能力训练,采取传统跟师与集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科生也有机会和国医大师面对面。这一聚焦中药类人才培养的探索,已纳入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范畴。
以中医学、中药学等重点学科为龙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学科布局上“哈腰”下功夫,积极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和中医药学术发展趋势,既坚持整体推进、通过“植树造林”建立“学术绿洲”,又力求重点突破,在“绿洲”上培植学术“大树”,由此构建起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
学校坚持中医药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注重能力培养,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诊疗技能训练,保证“经典”在中医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力求创新精神和人文素质兼具。
强内功,也“走出去”。今年6月,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医学院倡导发起的中俄中医药创新发展联盟成立,来自中俄两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共70家单位参与其中。副校长王喜军说,联盟的成立,为加强中俄两国植物药及传统医学共性技术研究与推广、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提供了资源共享、跨界协作的平台。
据了解,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伦敦南岸大学和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世界首家“中医孔子学院”,连续5年被国家汉办和教育部授予“先进孔子学院”称号。目前,学校已同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70所医学院校、机构开展了教育、医疗、科技合作与交流,目前学校长期国际合作项目139项,培养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5000余人。
人才“前移”+“下移”
助科研成果落地开花
今年,由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妇科病建设首席科学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吴效科教授领衔完成的一项国内外样本量最大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科研课题,首次发现黄连素具有促进排卵、提高受孕率和活产率的生殖疗效。相关临床研究成果刊发在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上。
这个以中医妇科学学科和中医内科学学科为主要支撑的临床研究基地,成立于2008年,是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确定的全国16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之一,承担重点建设妇儿病基地的任务。组织制定的国际规范《不孕症临床实验报告指南》获欧美生殖理事会授权全球发表,成为我国医学界主导制定的唯一国际标准规范。
孙忠人说,科研的关键在科研主体,通过实施人才培养“前移”和“下移”,打通科研成果研发、转化渠道。“前移”就是“送出去”参与国际合作,“下移”就是统一培训后派往基层,提高度又接地气。
围绕基地建设,学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核心,聚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这一重点,充分挖掘临床研究基础,成立了黑龙江省首个转化医学中心,初步形成了以临床带动科研、用科研成果促进临床,科研和临床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提升了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在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根基、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临床及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开展中药应用技术研究,以及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研究,培育出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国家重大项目和高水平研究成果。
目前,学校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中药天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针灸作用机理研究和中医药治疗内科、妇科、肾病等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据统计,“十五”以来,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2418项,其中国家“973计划”项目4项、“863计划”项目1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80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
中医养生服务社会
探索医养结合产业
两个多月来,每次看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医生拿着一些粗细只有0.25毫米的针灸针,为患有脑瘫的儿子针灸,从莫斯科前来的俄罗斯妈妈奥莎娜都非常心疼,但她看到孩子的手臂一点点舒展,就又有了信心。
黑龙江省今年1月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并提出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开发中俄中医服务平台。
面向“市场有需求,技术有优势”的中医健康领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精准发力“医养结合”,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哈南新城建设起集医疗、康复、护理、养老于一体的新型“医养结合”模式服务机构,以医带养。同时,也将建设对外医疗旅游服务中心,开展对俄医疗服务和以对俄为主的旅游养生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