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面面观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11年)》解读(5)
文/吴智文
一、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形象地说明了客观环境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重要性。在当前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中,社会、学校、家庭、家长都需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才能全身心地健康发展,为将来成为栋梁之材打下坚实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长远大计,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当前社会文化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文化信息环境和文化活动环境两方面内容。在文化信息环境方面,一些大众传媒刊登、播报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容;一些未成年人因迷恋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染上网瘾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并且大有从城市向乡村蔓延的趋势,同时手机已成为未成年人上网的新终端,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刻不容缓。在文化活动环境方面,违规经营的网吧、黑网吧和游戏机室、夜总会、娱乐中心、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已成为诱使青少年犯罪的一大温床。新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围绕我国城市当前社会文化环境的突出问题,把“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为测评基本项目(5项测评指标、11项测评内容),对推动我国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三、积极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首先,应深入推进社会文化环境整治,尤其是网吧整治。抓住重点环节,加大工作力度,严格执法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其次,应严禁互联网及移动多媒体的低俗流行文化传播,并追究蓄意传播者的法律责任;同时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包括互联网企业行业自律,志愿者队伍网络监督,家庭、学校、社区绿色上网的责任和安全措施,从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第三,建立严格的审查监督制度,净化荧屏声频环境,有效遏制各类低俗媚俗节目和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广告。第四,加强对图书、电子、音像等出版物管理,建立“扫黄打非”长效机制;大量推出各种优秀图书、影视作品、电子音像制品,不断满足青少年旺盛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里健康成长。第五,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包括校园周边治安和交通管理,校园周边网吧管理,校园安全整治,还学生一个风清气正的学习环境。第六,社会公益性文化设施全面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为有效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央已三令五申,要求社会公益性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全面开放并实行基本服务全免费。因此,各相关文化单位应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要求,制定各项制度,深化内部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增强自身活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第七,加强少儿频率频道建设。广大青少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支柱、生力军和继往开来的根本力量,应通过电台、电视台开辟少儿专门频率频道,从内容选择、表现方式、编排设定各个传播环节层层把关,为广大青少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创文测评细则
建立网吧管理工作协调机制,认真执行网吧管理制度,严厉查处网吧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有效利用行政手段加强对电信企业和网络服务企业的管理,深入开展打击互联网及移动多媒体淫秽色情和低俗之风专项整治行动,防止传播低俗内容;
加强对市属广播电视综艺类、情感类、法制类、选拔类、谈话类节目的管理,有效遏制低俗媚俗之风;
形成“扫黄打非”长效机制;所属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向青少年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