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统筹:黄沁王彪徐乐乐采写:南方日报记者王彪
当菲尔普斯带着一身拔火罐留下的红圈亮相里约奥运会,不期然给国内的中医药发展热潮再添一把火。
除了汉字与国画、腿脚上的功夫、瓷碗里的中华美食,中医或许是海外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事物。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所说,传统中国医学博大精深,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医药走出国门、造福人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日前发布的《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提出,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配合国家总体战略,制定并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服务外交、促进民生、密切人文交流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万里留学“新大陆”推动澳洲中医史
1987年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薛长利选择了留校任教。此时的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见证并亲身参与中医走出国门的历史。
留校两年后,薛长利前往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留学,先后攻读了中医药的硕士及博士学位。他从讲师做起,到系主任,担任健康科学学院院长,2016年升任健康和生物医学学院院长,同时,他还是澳大利亚中医管理局局长和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传统医学顾问委员会委员。
与个人职务和名望的提升相比,薛长利更在意的是,在他的推动下,从2012年7月开始,澳大利亚对中医、中药师进行全国注册管理,这是西方国家首次确立中医合法地位。
“这是把中医和西医放在一个框架里面管理,让中医规范化与合法化,有利行业长久发展。”薛长利表示,目前澳大利亚共有中医生4950人,和1993年时的1200多人相比增加很快,3所公立大学有中医本科,3所私立高等培育机构设立中医,学生在早期以大陆和香港为主,现在很多美国和本地学生都对中医很有兴趣。
为何中医能在澳大利亚立足?薛长利告诉记者,目前包括澳洲在内的很多国家老龄化非常快,如果西医在对付慢性疾病方面没有安全有效的疗法,人们就会寻求其它疗法。中医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文献,经典文献也有很多,不过,对于澳大利亚来说,中医药绝不只是几味中药,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健康管理方式。“病人有健康需要,医院将这种需要变为日常工作,病人也参与这个过程。”
如今,薛长利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用现代技术对经典中医著作的研究上,通过与广东省中医院合作,每年出版三到四本著作。
对比国内外中医发展的不同,薛长利认为,国内优点在临床,病人数目多,看病范围更广泛,但是在科研方面处于早期,澳洲对科研要求比较高。
薛长利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作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机构、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的成员,瑞典卡罗琳斯卡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是瑞典最大的医学研究中心,主导了全国30%的医学培训与40%的学术研究。出于对中医药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进行研究,期望在全球控制抗生素滥用中发挥中医药的作用的初衷,他们与广东省中医院走到了一起。双方经过商讨,初步确立了中医药预防治疗感染性及其他疾病研究、高级人才培养、短期专业进修等合作内容。随着了解的深入,还启动了更多合作研究,包括三伏天灸治疗慢性过敏性鼻炎随机对照试验、甲流轻症临床研究数据的再分析、中医药预防治疗慢性肾病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的系统评价等。合作工作在2016年得到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专家项目的支持。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对全球健康领域的贡献,更有利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中医对外有“刚需”经方班享誉海外
2016年7月3日,包括发起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李赛美在内,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11位经方名家汇聚台北,为海内外500多名学员授课。“经方传承,两岸携手”,国医大师邓铁涛为第六届国际经方班(台北)欣然题字。
“自古名医出‘伤寒’,《伤寒论》在唐代之后就属于医师的必考课程,国内创办中医院校之后也一直作为必修课。”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李赛美教授多年投身伤寒论学科建设。2016年6月,她的学科课程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
除了授课之外,李赛美还通过自身医术推广中医在海外的影响力。她发挥中医整体观优势,注重综合治疗,摸索出“糖尿病辨病辨证五步法”“糖尿病六经辨治心悟”“经方临床运用九步曲”等方法。开药时能用便宜的药就绝不用贵的,不开大处方。有个美国男孩患甲亢多年,检查结果一直不正常,经人介绍来找李赛美诊治。随后,治疗方案带回美国,两个月后检查结果正常,美国医师大为惊讶。曾有位患者想表达感谢,提出赠予李赛美10万元,被她拒绝了。最后,这位患者将这笔钱转赠给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派南奖励基金”,奖励优秀教师,资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