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南博会:中医应做强做大 民族医药需走出国门

南博会:中医应做强做大 民族医药需走出国门

发布:2016-07-01 16:03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原标题:医药界刮起最炫民族风) 【中国制药网 会议论坛】6月17日,第四届南博会在昆明落下帷幕,本届南博会上首次设立健康休闲馆,民族医药逐渐从幕后走到台

  (原标题:医药界刮起“最炫民族风”)
  
  【中国制药网 会议论坛】6月17日,第四届南博会在昆明落下帷幕,本届南博会上首次设立健康休闲馆,民族医药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其中,中医药和民族医药首次以独立设馆的方式进行参展。

南博会:中医应做强做大 民族医药需走出国门

(图片来源:百度 图文无关)  


  从特色疗法认识中医
  
  本届南博会,健康休闲馆首次亮相,云南省中医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云南省彝医医院等众多中医医院参展,通过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我们是第一次参加南博会,主要是通过特色疗法和院内制剂,展示中医形象,最终把中医做强做大,走出国门,让更多人能了解中医。”云南省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陈燕溪说。
  
  在南博会上,云南省中医医院推出火疗、推拿、拔罐、穴位贴敷等传统中医外治疗法,不少市民争相排队体验。
  
  “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和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传统医药已成为云南省对外交流的重点合作领域之一。作为唯一一所省级中医医院,我们参展一方面是展示医院的核心中医技术、中医疗法、丰富的临床中医团队,一方面也是希望更多人对中医加深认识,从而让中医走出国门。”陈燕溪说。
  
  长期以来,云南中医界与东南亚各国的医药文化交流密切。其中,云南省中医医院自八十年代以来,就有不少外籍人员到医院参观、访问、进修。云南省中医医院以南博会为契机,让南博会成为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的桥梁,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教育科研广泛合作。
  
  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很多国家对传统中医药就抱有浓厚兴趣,云南省中医医院先后接待了多国参观团。作为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实习医院和云南中医学院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合作项目的交流实习医院,还定期接收香港学生和泰国学生实习。
  
  民族医药的深度吸引力
  
  以彝医和傣医为主的民族医药,以自成体系的传统疗法也首次在南博会上进行展示,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傣医是我国的四大民族医药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作为全国唯一的傣医医院——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医院设有风湿病科、骨伤科、传统特色疗法科、治未病科4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其中风湿科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暖雅”(睡药疗法)治疗风湿、类风湿及中风偏瘫等疾病,吸引不少患者慕名而来。
  
  “傣医的治疗方法、经验大多记载在各种傣医书籍中,像远古时期的贝叶经。我们医院为了保护传承傣医精髓,整理出版了33部傣医著作,筛选整理出傣医传统经方、验方七千多个。”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副院长谭志刚介绍。
  
  云南省彝医医院则带来了彝医诊疗技术、彝医药书籍和相关物品。彝医药在一些疑难杂症、大病、慢性病的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在骨伤科和止痛方面有独到的用药经验。“彝医水膏药疗法”、“彝族药认知方法”已分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族医药“走出去”
  
  云南省卫计委副主任郑进曾表示,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和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背景下,传统医药已成为云南省对外交流的重点合作领域之一。
  
  其实,无论是傣族的傣医,又或是彝族的彝医,在当地都有极高的声望,不少当地百姓有个小病小痛都愿意选择自己的民族医药,不仅因为价格便宜,还有老一辈人的制药情怀。南博会上,这些民族医药都大受关注,如白族的哈秀米得通络灵电热药袋、岛苏秀续骨町,傣族的灯台叶止咳合剂、喉舒宝含片,彝族的水膏药疗法等等,都吸引不少国内外嘉宾上前咨询试用。
  
  玉溪市民族医药文化研究协会会长张丽华介绍,从2012年开始,她和协会的工作人员对玉溪七县两区的民族民间医药做了普查,其中涉及彝族、傣族、白族等十余个民族,将他们的专长及民族医学来源做了十万多字的普查报告。“老的人已经走了,民族民间医药处于濒危阶段,在普查当中就走了8个民族民间医生,再不做好保护,以后就很难再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