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一场关于中医发展的头脑风暴将在杭州上演。“中医的未来”高峰论坛将邀请欧盟药典中药委员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出席,浙江中医药界众多大咖参加,主题紧扣两个关键词“国际化”“互联网+”。
国际化:主打科研和标准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全球化时代建立文化自信,走向国际舞台的一张金名片。2015年,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为中医药国际化翻开了新篇章。
“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势头喜人,目前中医药已进入170多个国家与地区,与70多个国家签订了近百个传统中医药政府间协议,已有18个国家将中医药纳入了医疗保险。”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同时指出,中医药国际化之路依然充满挑战,中医药国际化必须在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研究方法,让西方认识它、理解它、接受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也认为,“走向世界,前提是世界需要中医药。中医药的国际化是一个过程,进一步推动这个过程的基点在于:苦练内功,把中医药研究的功课做好。”
德国中医学会副会长耿直,在德国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工作近20年。他介绍,针灸容易被德国人接受,但德国人对中药煎煮时的气味和汤剂的口感难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煎剂的使用。国内的中药颗粒制剂如果能规范管理,达到欧盟的生产、卫生等标准并在欧盟注册,中国对德国的中药出口将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引领中医药走向世界,靠的是科研和标准化。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著作中获得灵感并成功提取青蒿素,指明中医药经验和现代科技结合的科研道路。疗效卓著历史悠久的中医药,以现代科技定量定性,实现标准化可复制,才能获得全球认同。
互联网:优化中医产业服务链
这几年,针对传统医疗服务体系的痛点,互联网医疗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如挂号网、好大夫、丁香园等,不仅获得了亿级规模的用户,也获得了亿级规模的融资。这些公司都是西医体系的,没有专门以中医为鲜明特色的创业公司。
2015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文件中特别提到,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这部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该领域首个国家级的发展规划,催生了一批创新中医互联网+的优秀企业。
“与西医不同,中医讲究上工治未病,中医在线所提供的服务,不仅仅在医患领域,还可以覆盖健康亚健康人群,”甘草医生创始人许志良博士认为,中医和互联网结合有先天的优势。
甘草医生是2015年11月上线的一款APP,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已经成为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中医互联网平台,集聚了5000余名认证中医师,辐射几十万用户。
许志良说, “中医互联网+”是连接和匹配,将聚集在大中城市的优质中医师资源与分散的中医馆、患者乃至健康人群连接起来,为他们进行精准的匹配,优化中医产业服务链。甘草医生要做的不仅是改变就医方式,更是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人人享受中医服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