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河南省计划生育协会主办,为期5年的“河南省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活动在焦作市武陟县正式启动。
除了可以面对面向省内知名中医求诊,免费听中医专家的“健康大讲堂”,观看、阅览中医药文化科普电影和图书外,还可以免费进“中医养生保健培训班”,跟着老师学习简单易记的八段锦等传统保健方法,63岁的李先生说:“咱武陟人这次赚大发了。”
67岁的郝女士两天前就得知省内50名知名中医要来武陟县义诊,所以,义诊当天,她一大早就带着凳子在义诊现场提前排队了:“中医好,中医是可以除病根儿的。平时要挂这些专家的号,多不容易啊,不说从武陟赶到郑州的路程有多远,单是在医院排队挂号就够让人头疼了。这下好了,不用跑远路就可以让专家把脉、看病,希望可以经常组织这样高规格的义诊活动。”
与此同时,中医药科普读物进农家书屋,提高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和服务水平的中医药技术培训也同步展开。
主办方统计,截至15日当天,“河南省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走进武陟活动中,共义诊群众1500余人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2800余人次;捐赠科普图书2836册,捐赠科普杂志2500本,捐赠科普报纸2500份,发放中医养生保健宣传折页3600份,捐赠阅报栏20个;举办中医科普讲座1场,受益群众达750余人;放映中医药文化科普电影1场,观众达400余人。
中医药为什么要科普
中医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在泱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历过多次威胁种族生存的瘟疫流行,在没有现代仪器可以帮助分析病菌类别,在没有化学药物可以进行有效应对的情况下,正是靠着“悯生民之疾苦”的大医,靠着数百味、上千味中草药的独特运用,靠着独具特色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才成功阻断各类传染病的侵袭,形成了迥异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文化,并取得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比拟的医学成就,既保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生生不息,也成就了我华夏五千年壮丽文明。
远的不说,单说1956年冬末,我们河南就暴发过一次大规模的流脑疫情,当时,仅洛阳伊川就死了70多人。在西药无法有效对抗这次灾难性疫情时,出身中医世家的国医大师李振华先生用几味中草药成功阻击了流脑病毒,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居功至伟。
中医药对人类的贡献巨大无比,因此,曾有人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应该加上中医。著名中西医结合医学科学家胡维勤教授就曾在《将中医进行到底》中发出“西医很强大,中医更伟大”的感慨。
今年2月3日,习大大到江中药谷考察时再次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地发挥作用。
2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继承保护与挖掘,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防病治病能力。
同一天,国务院第123次常务会议研究讨论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2016—2030年)》。这是继2009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若干意见》后,又一次就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标志着我国已把中医药的发展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
几味中草药凭什么可以冠绝天下、独步江湖?真正的中医药到底长啥样?什么才是正确的中医养生方式?中医药已经到了正本清源、去伪存真的科普时代,而中医药系列科普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继承保护,推动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健康养生指导惠及更多的基层群众,更可以让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
中医药怎么科普
“春三月,养肝;夏三月,养心;秋三月,养肺;冬三月,养肾”。在武陟县詹店镇马营村,中医药文化宣传墙上简明扼要的季节养生提示,既让村民们获取了科学、健康的养生信息,又间接普及了中医药文化。
张青梅介绍,卫生室进行中医药贴敷的对象主要是儿童,根据不同病症配比出不同的药贴,敷在患儿肚脐上,小儿消化不良、腹泻、咳喘、支气管炎等病症用贴敷法效果最好。
中医药贴敷其实就是祖国医学中的“脐疗法”,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中医认为,肚脐是掌握任脉要穴的“神阙穴”所在,肚脐内联全身经脉,药物敷脐后,气味入血,能在腹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并输送全身,调整脏腑病态。
现代研究也表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肚脐作为腹壁最后闭合处,与全身其他结构比,肚脐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局部皮下无脂肪,所以用药物敷在肚脐上可以很好地穿透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