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银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3日召开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就掺假羊肉和毒生姜等食品安全问题,要求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监管、严厉打击,并指出: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决不能再出现奶粉那样的信任危机。(5月13日 中国经济网)
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但近年来问题食品却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监管不力,二是违法成本太低。“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正是解决食品问题的关键。李克强总理讲话在网上一经披露,立即得到网友一边倒的支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食品屡屡出现,是这条利益链条上的人不断推动的,而这部分人,其能量不可低估。笔者认为,这些人可以归结为两类:
一类是制造和贩卖问题食品的人。制造者以低于正常成本的价格生产,贩卖者低于正常价格购进,双方都从中获得高额利润。如果没有“重典”,没有“重拳”,他们几乎受不到实质性的伤害。伤点皮毛,甚至只要做做样子,就又可以卷土重来,甚至变本加厉,生产和贩卖更加严重的问题食品。但如果今后真的象李克强总理说的那样,出重拳、用重典,甚至一次造假,可能终生不能翻身或直接被判死刑,他们也就没有了造假的胆量、没有了造假的能力。这就会使这部分人即使有那“贼心”,也没那“贼胆”。
另一类人则是借食品监管之权以谋私利的人。食品安全之所以出现信任危机,这些人“功不可没”。他们可能以专职监管部门领导、主管人员的身份存在,也可能以地方一把手、主要领导的身份存在,还可能以司法部门人员的身份存在;他们会以发展经济为借口、会以用改善投资环境为借口、甚至还会以稳定为借口,就是不屡行应有职责,而是以牺牲百姓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谋取一己私利——可能是经济上的利益,也可能还捎带谋一些政绩。这些人对问题食品的“贡献”,绝不仅仅是推波助澜,而是在其默许、纵容,甚至利用公权保护、“洗白”问题食品的作用下,直接引导、鼓励、催生问题食品的出现和泛滥。可以说,这部分人才是问题食品的罪魁祸首。
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虽有一定瑕疵,但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见得一点漏洞都没有;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监管人员更不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少,但问题食品仍屡禁不绝。打击、治理,也是一次又一次,但运动式的治理终究没能在人民心中建立起食品安全的信任。
打蛇打“七寸”。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七寸”就在负有管理和监督食品安全职责的机构、人员身上。而“打蛇”的手段,就是要“出重拳、用重典”。重建食品安全信心,除了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以外,目前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各地的“态度”和“决心”。(银盛)
[责任编辑:邬庆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