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使社区逐步走向社会化、产业化、规范化,不仅可以解决老年人及其家人的实际困难,而且还可以提供上千万的就业岗位,使更多有爱心的人士参与其中,提倡志愿者制度,养老护理员非常需要志愿者,哪怕一周做一天或半天的志愿者。现在在老龄方面研究提出“时间银行”的概念,就是说鼓励大家去做义工,将义工的服务时间纳入“档案管理”,存入服务的“时间银行”,可以“零存”,当自己需要的时候可以“整取”。
制度创新指导老龄社会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关于医护队伍建设这方面,您有哪些看法和建议?
张民生:是不是应当先在管理层面制定一些制度,养老服务机构适用的,现在民间很多人在投资老龄产业时,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我们想搞医养融合,想搞医养方面的产业,但是批不下来、批不了,原因是没有相关的支持文件。实际上相关的支持文件已经出台了,应该是要求官方的、以指导部门为主加强学习,一是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牢记服务宗旨,遵守职业道德,发扬传统美德,恪尽岗位职守。二是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技术、道德修养水平,提高综合素质。三是谦虚谨慎、严肃认真、职能部门在服务过程中做到爱心、耐心、热心,只有政府服务规范才能提出创新指导老龄社会的发展意见。
但现在社会转型以后,有些公务员的心态还没有转变过来。所以国家不是没有政策,现在出现懒政、怠政现象,主要是懒政的问题,政策下来谁先学?肯定是相关部门先学,养老护老的两个部门,一个是卫计委,一个是民政部门,两个部门应当分工明确,这样才能使老龄工作有序、有效地推进。如何解决好老龄化问题,虽然制度是关键,但执行制度也应当跟着发展而跟进调整,如此才能够正确指导,以人为本,发扬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建立高标准的服务质量体系。
倡导“健康老龄化”
中国经济时报:您倡导带病长寿的理念,如何理解“健康老龄化”?
张民生:“健康老龄化”一词是在1987年5月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上首先提出来的,大会决定将对老龄化的研究项目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保健纲要》,并将“健康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列为主要研究课题,开展跨国对比研究。认为健康概念包括躯体、心理、智力、社会、经济五种功能状态良好。1990年9月第40届世界卫生组织在欧洲地区委员会会议正式提出“健康老龄化”问题,要求欧洲学术界探索人到老年仍能维持健康体质和继续参与社会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们准备得还不够充分。深刻认识并全力研究我国的人口结构、生活环境、人文习惯等领域,研究适合我们东方人的“健康老龄化模式”对我国的养老护理事业非常重要,这也是我和我的老师这几年研究养生学和养老学正在做的事。
应建立一个关于健康老龄化的许可体系,健康老龄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健康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个体的老化,体现为老年期间健康时期延长,伤残或功能丧失,只体现于生命的晚期,且持续时间短,所以,老年人生存质量提高,晚年生活更加有意义;二是指群体老龄化,老年人群中健康者的比例越来越大,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延长。健康预期寿命与一般的预期寿命不同,前者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为终点,后者以死亡为终点。老年人口并不是社会上孤立的群体,是与其他年龄人口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因此健康老龄化的对策也不能仅以老年人口为对象,而应当包括儿童、青壮年人在内的不同层面的全部人口,要作为社会整体的一部分,进行综合、全面考虑。
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内涵和外延至少包括:社会成员中位数众多的老年人中大多数健康长寿,过着有尊严、有保障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人口的年龄结构是合理的,不过分畸形;经济发展仍充满活力,能够保持快速、健康地增长;社会和家庭代际关系和谐,每个年龄人群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社会良性运作,健康发展。
谈到老年人的健康标准,首先我们要重新认识一下“健康”的概念。老年人的健康标准是指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布的健康定义。躯体健康,一般指的是生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标志有三个:第一,具备健康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第二,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够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任。第三,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够切合实际地、不断进取地实现理想和事业的追求。第四,社会适应良好,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各种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道德健康,最主要的是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认为规范的准则约束和支配自己的言行,能为人类的幸福作贡献。
老年人如何健康地度过老龄化,就是说能不坐在轮椅上的尽量不坐;能不躺在病床上的尽量不躺;生活能自理的尽量自理;能不给家庭添麻烦的尽量不添,不要给社会增添过多的负担。这是健康老龄化的问题。还有个可能更深刻一些的问题,我们自己在学术会议上提出过,我们现在想倡导带病长寿的理念。
比如,现在许多的人,一听说患了“癌症”就慌了,似乎是马上临近生命的终点了,实际上应当说,这个“癌症”就是“新病”,一时间尚未找到病因,或者说未能确定特效药品去及时治疗,这就给患者带来了极度的心理恐慌和“心病”,虽然不是即刻就会死去,但这“心病”才是最可怕的“癌症”,许许多多的人都是被吓死的。但实际上得了癌症的人存活3年、5年、8年、10年、20年的都有,特别是女性的癌症,子宫癌和乳腺癌存活20年的病例都有,所以对这些疾病,我们是可以和癌细胞“和平共处”的,其他疾病更可以带病老龄化。现在好像一提到癌症就判“死刑”了,其实,应鼓励让人们得病了以后与疾病做斗争,应当带着糖尿病、带着癌细胞还能再活10年、20年,争取“不残不瘫”,然后能够生活尽量做到自理或者半自理,给社会节约资源,给家庭节约资源,给儿女减负,给国家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