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部分医院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照顾重病的老人和家中出现意外的患者成为困扰很多家庭的一道难题。业内人士说,包头44万6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一些因疾病、意外事件造成身体不便需要人员照顾的人群背后,给护工这个发展只有十几年的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市对于护工的需求在千人以上,而目前从业人员中有60%以上来自外来务工人员,门槛低、学历低、专业技能缺失、素质差、流动性强、行业管理缺乏等护工市场的丛生的乱象,一直制约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为此,我市一些医院和家政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希望可以整合市场,但是长期散兵游勇式的市场现状,让每个人都倍感压力。
护工“身价”十几年翻几番
春节前,林女士的奶奶突发重病住进了包钢医院,因为奶奶患病已经不止一次,家人当即决定找护工。“家里面老老少少虽然有十几口人,可是叔叔、大爷、姑姑们的年纪也都不小了,还要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而我们这些大一点的孙子、孙女们又正是工作最忙的时候,过去奶奶得病我们也曾轮流照顾,可是时间长了之后,老人是照顾好了,可大家都熬得精疲力尽,还病倒了一个。经过全家商量,我们开始请护工帮忙。”说起请护工的经历,林女士言语中透露出些许无奈。
最初没有经验,林女士只能四处打听,又从58同城上寻找,最终找到了一名来自乌兰察布市的40岁女士来照顾奶奶。在照顾奶奶的前几天,林女士就发现这位护工有很多让人不满意的地方,比如她不爱洗手,给老人翻身擦洗并不专业,来串门的亲戚多,经常冷落了奶奶,在让她照顾老人一星期后,林女士辞掉了她,又通过病友介绍了另外一名也是外地来包的护工。这个护工虽然好一些,但是还有很多做不到的地方。“当时我们就想,难道业主花了那么多的钱,就找不到合适的护工吗?”对于上两次的雇佣结果,林女士心中有很多的感慨。
记者了解到,我市护工的发展其实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佰加佰家政公司的刘颖介绍,大约在2000年前后,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一批鹿城的建设者开始步入老年,他们生病住院后让还在工作中的子女疲惫不堪。当时为了缓解疲惫,他们开始启用医院中的保洁人员帮忙看护,随着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护工的日工资不断提升,很多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走进了护工的行列。
那些年,一人一天的看护费用大约是几十元到100元,这几年的价格已经涨到了160元到220元不等。一些家政机构看到了这个市场前景,开始请专业人士培训护工,一些优秀的护工不仅需要提请预定,他们经常是一个月几乎没有一天休息。
市场巨大竞争激烈
陈先生是来自河南焦作的一位农民,十几年前来包打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一直在工地上当小工。2011年春,工地上的一个工友出了工伤,他作为陪护住进了一附院,但是由于工友是脊柱受伤,对于翻身有着很强的技术要求,无奈的情况下,单位只好雇佣了一位专业的护工对工友进行护理。
陈先生说:“当时每天的护理费用为180元,看上去其实就是给工友翻翻身、擦洗擦洗,配合医生护士做些辅助的工作,没事的时候也能溜达溜达、唠嗑,非常悠闲,比我在工地轻松且挣得多。于是我就动了心,并开始和人家套近乎,偷偷地学习怎么护理。半个多月的时间,我在不断地帮忙中学会了脊柱术后侧翻的技术,对于褥疮的防治等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我和这位护工还成了好朋友。等到我的工友病情稳定后,我不断地从病房中一些需要帮忙的病人身上锻炼了护理本事。等到工友出院的时候,我找到那位护工提出了自己也想当护工的想法,他大方地接纳了我,当时正好有一位老人需要照顾,他就介绍给了我,按照他给我讲的注意事项我边做边学,2011年冬天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护工。”
走进这一行之后,陈先生才发现,其实这一行的竞争非常激烈,不仅有我市的多家家政公司进驻到医院中,一些医院也有护工,还有更多的“个体户”在其中,整个市场看似平静,其实暗流涌动。
对于这种无形的竞争,护工张大姐感触颇深。2004年她从包钢下岗后走进这个行业时,周围做护工的人只有十几个,而现在她所知道的就有二三百人。她说:“那个时候,雇主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并不高,护工只要能照顾好病人就可以,可是现在,护工成为了一个专业,挣钱并不像想得那么简单。”
专业机构对市场影响有限
李志敏是包头市拓康医疗服务有限公司的经理,做了20多年护士长的她,超龄后走进了经营的队伍,她告诉记者,目前她所在的公司其实是包钢医院自己独资注册的公司,其服务项目中就包括护工。
“在医院的30多年中,我见证了护工的变化,特别是这些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市场对护工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发现护工市场鱼龙混杂,很多不专业的护工正在从事着专业的工作,于是就想通过公司化运营,希望能够整合市场,规范市场管理,提高护工的整体素质。”李志敏介绍。
记者了解到,专业的护工不仅仅是简单的护理,他肩负着能够和护士医疗操作衔接的作用,比如吸痰、拍背、鼻饲饮食、褥疮的预防等等。李志敏也说,护工在生活护理的基础上,更多的是承担家属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在神经科能够协助医生护士完成康复训练,在骨科能够完成脊柱术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肢体翻动,在普外科对插入管道的护理、卧位的护理、切开术的护理等等,这样的护工才是市场真正需要的护工,并不是目前很多人理解的擦擦洗洗唠唠嗑。
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也改变目前护工市场的现状,李志敏在2015年初开始招聘护工,并按照护工标准化操作,手把手地教授那些想要走进这个行业的人,考试合格后成为公司员工,再给他们介绍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志敏培训出了100多名护工,其中有20人成为护工中的佼佼者。
规范化管理是必由之路
“会处理老年人的突发疾病吗?”“钱不是问题,但一定要给我找一个专业点的、经验丰富的、懂得多点的阿姨”。李志敏介绍,现在的雇主要求很多,注重的还是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护理技能。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所购买的服务,是不是我所需要的,能不能达到我所期望的。
因为市场需求,李志敏对员工增加了“护理及心理辅导”的培训内容,护理技能范围拓宽了,除了护理之外还能科学地处理老人、婴幼儿、病患经常发生的意外,雇主对这些服务还是很需要的。
但在现实中,“五位护工中能挑选到一位优秀的就非常不错了。”李志敏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