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1世纪初到现在,健康管理已经在中国做了整整10年,虽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健康管理相关机构已经过万,健康管理已经成为中国都市精英和媒体关注度很高的一个词,但是,健康管理学学科和健康管理行业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成效和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仍处于“胚胎期”状态。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则是缺少可落地实施的产品及个性化手段。
如今,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平台的普及,就当下该如何进行新时代的健康管理,目前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为此,博奥颐和健康科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科学总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义民博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孙义民,博奥颐和健康科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科学总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Q: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发生了哪些改变?整个健康产业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孙义民: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百姓的自我健康意识也就随之增强了。以前是有病才进医院,后来慢慢接受了定期体检,现在又逐渐地认识到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但总体上来说,健康管理观念的普及还不够,需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对于健康管理的实质性内涵,相关产品的有效性和客户体验非常重要,现在好产品不多,行业本身应该抓住市场的需求和痛点,寻求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共同推动健康产业的良性发展。
Q:现在慢病人群数量如此庞大,健康管理应该从何处切入?
孙义民:对于我们来讲如果要做,就从糖尿病入手!一是这一人群数量大,在我国,糖尿病病人就已一亿出头和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加在一起超过2.5亿人,再加上与之相关的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高危人群,总数量在4亿左右,市场潜力非常之大;二是糖尿病会显著增加肿瘤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譬如是肝癌,糖尿病可以说是“万病之源”,对于全民健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Q:多位业内专家都提起过,博奥颐和在健康管理方面做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可否介绍一下?
孙义民: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和同行对我们的肯定,因为我们依靠清华大学和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支持,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转化方面确实有着很大的优势。
经过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我们提出了“测”、“调”、“增”的理念,这里的“测”是指从身到心,再到外部环境的动态监测,包括体质的分类检测、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早期的预警,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以及空气环境的监测、食品安全、饮食习惯的监测,甚至是情绪心理的监测,我们把它数据化,形成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档案。基于这一系列“测”,我们知道了身体上出现的一些异常信息、信号,接下来就是不断地修正它,调整它,让它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下去,这就是“调”的概念。调理的手段包括膳食的调理、运动生活的调理、理疗手段的调理、中草药的调理,以及情志心理的调理。这样就能帮助实现人体机能的增加、生活质量的增高及生理健康寿命的延长,达到全人全程身心情志的增强。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整套科学理论体系作为支撑,相应的产品和基于个人健康大数据的服务已开始陆续问世。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健康管理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切切实实地服务于全民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