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今年你得了这些时髦的病吗?年终人类观察大盘点

今年你得了这些时髦的病吗?年终人类观察大盘点

发布:2015-12-30 16:09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今年你得了这些时髦的病吗?年终人类观察大盘点,时髦 好奇心 研究所

人生在世,如果过分与时代脱节,就很容易像个怪胎(当然长得好看的话可能会成为深受迷妹们爱戴的老干部);而如果过分拥抱时代,就有可能感染各种现代病。

现代病有两种范畴,一种是物理形态上的,比如一直对着大大小小的屏幕变瞎了胖了秃了颈椎快断了之类;另外一种心理层面的精神焦虑,比如拖延症、社交恐惧症、不涂秘密花园难以获得 inner peace 症等等。这种类型的现代病分支和患者越来越多,但其根源不外乎以下三种:

对只在自己身上汹涌流逝掉的时间的焦虑——“三天前下单的东西还没到,我可能这辈子都等不到我的快递了我要哭”;

对洪水猛兽般的信息的焦虑——“大家都在说主要看气质你咋不上天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居然不懂我要哭”;

以及对洪水猛兽般信息中晕头转向的自己的焦虑——“《大圣归来》到底好看吗?不查查豆瓣打分友邻短评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我要哭”。

互联网让我们更容易地拥抱整个世界,但如果自己的怀抱不够大,这个拥抱可能会变成令人窒息的淹没。每当你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你迷失在黑夜里,就有可能是现代病正在发作。

身为当代人道主义标杆好奇心研究所整理了今年被观察到的各种病例,总结出一份时髦的现代病识别手册,请对症入座,总有一款适合你 :

1.  错失恐惧症

英文学名FOMO,Fear of Missing Out,即,一种不愿错过社交网络中任何可能关于自己或关于潮流的信息,否则就会感到精神焦虑的疾病。

今年你得了这些时髦的病吗?



这种病发作的时候通常会伴随着“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的被遗弃感,为了避免这种被遗弃感,FOMO 症患者只好一刻不停地刷新社交网络。

根据本所之前做过的一次“现代病之你也有错失恐惧症吗?”的调查,有四分之一的人每天早上刷朋友圈一定要翻到前一天晚上看到的那条为止,写的长的点开全文,分享音乐的都播放听听,发照片的统统点赞,有一天中断就会身心不适,但其实也并不确定错过了些什么。 17.1% 的人离开手机片刻也怕刚好有人找,重复滑动锁屏几百次好不容易有一条新消息还是微信运动的,告诉你今天走了 8 步排名第 104。

错失恐惧症的临床表现还有:

突然热起来的流行语都会迅速成为第一批使用者,如果不是也会迅速去查明意思熟练地用起来;

同时也会特别留意不用过时的词(想象一下,时至今日如果谁再不小心“duang”了一下,立刻就会洋溢起春节联欢晚会相声小品演员的那种尴尬);

一条不感兴趣的文章,因为某几个朋友也转了,也就会点开来看;

看的时候速度飞快,但是一个字都没看懂,就是有种想半个小时内读懂世界的感觉;

打开群看到上百条记录也会一条条看过来,哪怕全是XXX生日快乐,蛋糕噼里啪啦能掉三分钟;

每天都会上微博刷刷热搜,暗示自己没有与这风起云涌的世界脱节;

看起来像是网络成瘾,其实只是心里苦。

2.  习惯性社交路过

错失恐惧症的一种并发症,患有习得性社交路过的朋友,经常在社交网络上围观友邻的各种状态,明明看到了却装没看到。

今年你得了这些时髦的病吗?



社交路过(social passing)的概念是由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 Michael S. Bernstein 和 Facebook 数据科学团队提出,他们在一个月里对 22 万名用户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这些人的每一篇好友可见的帖子平均能被  35% 的好友看到,每个月平均能被 61% 的好友看到。但是,他们在调查 500 多名用户的主观感受时,却发现这些用户认为自己的某篇特定帖子仅有 6% 的好友看到,每个月的帖子仅有不到 20% 的观众。就是说,你在社交网络上的实际观众比你想象的多得多,他们都看见了,只是不回复你。

本所做过一次“你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 社交路过 ?”的投票,得到了共 3446 次表态,结果表明,习惯性社交路过的旁友们不回你大概是以下几种原因:

因为习惯性社交沉默成为了万年潜水党,秉承着“我静观,你其变”的原则,做一只高贵冷艳的观众(19.9%),是的,他们不回复你,他们谁都不回复;

还有一部分可怜的人儿因为回复了 N 次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幼小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伤害,饱含热泪地“粉转路人”(11%);

有人觉得“@了别人没有@我”回复起来太自作多情,所以默默告诉自己这不关你事儿(8.8%)。

习惯性社交路过的患者可能是这样的:除去真的超级内向的那一拨,剩下的大多是“我没有社交恐惧,跟朋友们玩起来 high 破天际”、“我也不是不会侃大山,还不是怕你们 hold 不住”、“你们好无聊哎,我才懒得参与其中”。对,就是我主动选择不跟你们玩。

3.  豆瓣病

不参考豆瓣打分、不看豆瓣影评不敢说电影好不好看的一种疾病。

今年你得了这些时髦的病吗?



测试此病可以先问自己:如果有人问你“你觉得《大圣归来》好看吗”,“你觉得《刺客聂隐娘》好看吗”,你能不能不假思索给个答案?

不去想戛纳大奖国漫崛起,不管豆瓣评分自来水军,也不考虑对面问问题的人可能就此刷新认知表示“啊你竟然是这样的人”以后再也无法愉快约会,就单纯地回答看没看懂喜不喜欢。你,敢吗?

我们在不会说话的聂隐娘上映后做过一次“看完一部完全看不懂的电影你是啥样?”的投票,收获了共 2146 次表态。结果表明,超过四分之一的朋友都会到豆瓣寻求庇护,看看“你们其实都没看懂 XXX”、“XXX 拉片全解,一百个匠心独运的神细节”,恍然大悟下再去背诵几条中意的短评,一星的和五星的都要有,评论的时候用“虽然……但是……我觉得……”句式,显得特别不偏不倚,和脑残粉无脑喷们划清界限拉开档次。

只是看个电影而已,为什么发表点看法还必须经过豆瓣仁波切指点呢?

其实我可能就是没什么想法啊,毕竟阅历知识有限,不是对什么事都能做到高下立判观点鲜明的。而且,表达其实是有门槛的,有时候也不是要用“神作”故弄玄虚啦,只是心里的千百种微妙的荡气回肠不知道该怎么说出来,此处应拽专业词汇时就怂了。

自己没观点,表达有门槛,但又不能接受一个见解不独到不能说会道的自己,只好拿人家的阅历和词句来凑,一边翻着豆瓣知乎,一边组织“自己的”看法。是为豆瓣病。

4.  松鼠症

表现为收藏、购买大量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和要过冬的松鼠一样,然后都忘了自己藏哪儿了。

今年你得了这些时髦的病吗?



我们做过一次“一句话证明你患有松鼠症”的征集,受到了5516次反馈,综合看来常见病例是这样的: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别人在看书,我在抄书名;

收藏的电影连起来可以放一年,不记得都有什么,突然想看某电影下载完了才发现早都下载过了;

一款两件才安心,基本款光黑色白色和条纹 T 就有十几二十件,碰到多色款就直接崩溃;

打开网页收藏列表铺满整个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