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甘孜打响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 取得阶段性成果

甘孜打响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 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布:2016-12-12 10:13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导致的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

  央广网甘孜12月7日消息(记者韩民权)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导致的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70%泡型包虫病患者在5年内死亡,10年内死亡率高达92%。由于它高感染率和高致死率,包虫病因此也有“虫癌”之称。

  我国包虫病高发流行区主要集中在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位于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的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这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生存环境恶劣。长期以来,石渠县是包虫病高发区。2015年11月,石渠县打响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当地群众逐渐远离包虫病危害。

  卓玛,是石渠县虾扎镇扎一村一名还在读高中的学生。由于长年生活在牧区,卫生条件差、卫生习惯不好,在今年年初筛查中,卓玛被确诊染上包虫病,“我以前和狗一起玩耍得了这个病,感觉很害怕,没有心思学习,家里人也很担心,日常生活也有很多影响。”

  不过幸运的是,去年11月,石渠县打响包虫病防治攻坚战,要求包虫病筛查实现全覆盖全,并对确诊患者实施及时帮助治疗。经过手术,卓玛的病情已经有很大的好转,她说,“觉得好多了,州上县上还有乡上经常给大家筛查,发现得病会派安排做手术,这期间的费用会帮我们报销很大一部分,自己花的钱很少。”

  犬只作为包虫病最主要传染源,管家犬、灭病犬是从源头防治包虫病的关键。石渠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土登说,去年以来,石渠县加强了对犬只规范管理工作,提出“养犬必须办证登记、养犬必须驱虫”。采取芯片加户口化管理模式。农户给当地村委会和乡上写申请,之后由工作人员进行审核、登记、照相,如果养犬达标再由公安机关登记,按照户籍管理发放养犬证并且佩戴芯片。

  由于当地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群众饮水安全同样是难题。为预防群众因饮用牲畜污染的地表水而感染包虫病,石渠县加快推进包虫病区打井供水工程。去年底,石渠县内184口安全饮水井全部投入使用,累计解决6.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石渠县呷依乡党委书记降村表示,目前全乡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包虫病防治水井42口,有效解决呷依乡1002户,3128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传染源头管理得当,加之生活、医疗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当地群众逐渐远离包虫病的威胁。石渠县打响包虫病防治攻坚战以来,全面开展包虫病筛查治疗及扶贫救助、犬只规范管理工作、畜间传染控制及灭鼠草原建设、全民健康教育、饮水安全、寺庙僧尼包虫病综合防治在内的六大专项行动。土登说,当地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将是当前及今后五年的重要任务。“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是我县一项中心工作,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六个专项行动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必须全力以赴,全面打赢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

  截至目前,全县共筛查8.2万余人,筛查率达到93%以上,登记家犬20073只,家犬登记管理率、拴养率均提高到98%,包虫病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到75.71%,手术治疗达到315例。甘孜州州长益西达瓦介绍,包虫病作为藏区地方病防治的探索和试点,在石渠县展开,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