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80高龄的孙婆婆和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近来,孙婆婆在家人眼里变得越来越奇怪,“楼上住了坏人,他想谋害我。”孙婆婆总是向儿子、儿媳重复这句话,开始儿子还信以为真,专门去楼上查看,但事实并不是孙婆婆说的那样。
孙婆婆的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大白天都紧锁房门,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有时还藏到衣柜里或者床底下,“这样坏人就找不到我了。”一家人为此苦恼不堪。
心理疾病五:
看到密集的东西就起鸡皮疙瘩
小刘今年刚大学毕业,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非常认真努力。但她也有自己的苦恼,那就是一看到密集分布的东西,心里就不舒服,直起鸡皮疙瘩。一次,同事穿了一件布满圆点的衣服,小刘一看到心里就发毛,非常不舒服,但她又控制不了自己,总要偷偷看。还有一次,她出差到火车站买票,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全身立马起了鸡皮疙瘩,而且感觉头晕心慌。她将自己的情况讲给同事们听,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建议她到医院去检查一下,小刘做了CT等各个方面的检查,却并没有发现任何疾病。
专家答疑
想不到、看不懂
心身疾病就这样被忽略
由心理问题而产生的躯体症状,需要及时求助心理医生,但心身疾病就不那么简单了,除了需要“治心”,同时还要“医身”。但是,心身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绝大部分人往往忽视了身心兼治,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健康成都”记者专门采访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中心专家黄雨兰。
一问:心身疾病发病率有多高?
黄雨兰说,早在2007年,两家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联合心内、神内、消化及妇科四个科室的1780例门诊患者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存在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25.28%,其中抑郁患者占有最高比例。如今,心身疾病似乎成了隐形杀手,藏匿在患者身后。许多患者只重视躯体的治标,而没有注意到心理问题的内因。
二问:心身疾病哪些类最多?
黄雨兰告诉记者,研究显示,各种躯体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类风湿等的患者抑郁障碍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内科疾病,更是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最直接原因是现代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又导致身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反过来这些心理障碍又影响着躯体疾病的康复。
三问:心身疾病为何被忽略?
黄雨兰介绍,许多心身疾病患者发病时不会想到是心理上的疾病导致身体上的问题,因此很容易在求医的时候走弯路。很多时候,人们都很难判断自己身体的不适会和精神上存在怎样的关系,主要原因是对心身疾病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因此,在这方面的知识普及尚有待加强。
四问:心身疾病如何应付?
黄雨兰说,如何应付心身疾病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普遍而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是身心健康的保障。在对疾病的认识上,大家应当学会重视情感体验,消除所谓的病耻感,有了问题及时找心理医生和与躯体疾病相关的医生。另外医生非常鼓励人们进行情绪发泄,寻找自己信任的朋友、亲人,从他们那里获得心理帮助。
专家观点
一家两三人,憋屈无人解
心理专家认为心身疾病增多与家庭小型化有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康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部分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为三、四十岁的中青年,正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女性病患在数量上明显多于男性。他说,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的家庭架构被破坏,中国传统大家庭的包容性缺失,现代社会个体性的加强,都导致了现代人无比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
康林说,家庭结构变化的重要特征,表现为家庭户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家庭在城市占有很大的比重,除了核心家庭,小型家庭还有多种形式,包括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亲家庭以及单身家庭等。以北京为例,2005年,家庭户均2.7人,比2000年的2.9人减少0.2人,家庭户规模进一步缩小,呈现持续小型化趋势。家庭原本是消化自我压力的一个重要出口,但受家庭小型化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年轻人在面临种种负担时,并不能从家庭中获得压力缓解,从而让冲突和压力无处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心身疾病的发病逐年升高。
杨天 本报记者 邓晓洪
实习记者 何良 摄影 于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