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发布:2016-12-02 10:09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继续资助农村困难群众参合。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农村孤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成员和享受抚恤补助的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民政局从城

继续资助农村困难群众参合。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农村孤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成员和享受抚恤补助的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民政局从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和优抚资金中予以全额资助;门诊重疾病患者纳入门诊重症保障范围。新农合按照不低于60%的比例予以分类限额报销,报销后的自付部分归集到个人费用中,按住院费用救助政策进行救助;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结算标准,全市精准扶贫对象中的大病患者的大病保险起付线标准降至0.8万元,按照0.8万元至3万元、3万元至10万元和10万元以上的分段办法,分别按照55%、6

原标题: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恩施市全力推进健康扶贫工程纪略

湖北日报讯 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难点也是关键点。今年以来,恩施市将健康扶贫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大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恩施州委、恩施州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文件精神,本着卫生惠民、健康百姓的总基调,恩施市卫生计生系统充分发挥了医疗卫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医疗救助保障水平

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

恩施市卫生计生系统以深化医改、创新工作思路为动力,进一步增强新农合、城乡居民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保障合力,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继续资助农村困难群众参合。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农村孤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成员和享受抚恤补助的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民政局从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和优抚资金中予以全额资助;门诊重疾病患者纳入门诊重症保障范围。新农合按照不低于60%的比例予以分类限额报销,报销后的自付部分归集到个人费用中,按住院费用救助政策进行救助;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结算标准,全市精准扶贫对象中的大病患者的大病保险起付线标准降至0.8万元,按照0.8万元至3万元、3万元至10万元和10万元以上的分段办法,分别按照55%、65%和75%的比例予以报销。2016年全市新农合筹资标准进一步提高,人均筹资标准达564元,全市参合人数达603587人,参合率达99.69%,医疗救助大病3216人。

同时,拓展医疗保障精准扶贫途径,建立“大病救助基金”制度;大病保险直报工作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系统正式开通。

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大病不出市小病不出乡

恩施市卫生计生系统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确保农村居民就医可及性和有效性,力争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

恩施市政府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民生工程建设重要内容。按照“一村一室”的总体目标列入新农村建设规划,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政府给每个卫生室补助15万元,按照“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一体化”要求统一建设。据统计,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投资5670万元,建设“五化”村卫生室162个,其中贫困村145个,覆盖率为100%。

启动实施精准扶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计划通过系统培训、结对帮带等措施,实现全市村医培训覆盖率100%、合格率100%,城市医生“一对一”结对帮带率100%,力保所有贫困村都有一名以上医疗从业人员。2016年已开班三期,共培训245人,财政投入100.6万元。

做好公共卫生服务

让群众看病方便少生病

当前,群众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误区,不仅要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需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恩施市着力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主打便民牌,开通“互联网+智慧服务”平台,网上预约服务。针对偏远村、高山村村民看病难,推出村医包片巡诊、乡村医生签约等服务。村医包片巡诊填补了部分村组基础医疗服务空白,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则以乡镇卫生院为依托,把乡村医生和村民联系起来,促进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从单纯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侧重改变群众就医观念,培训家庭保健员。通过高危人群筛查、健康档案建立的形式,引导群众参与、支持、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树立预防为主的健康生活理念,努力实现由治病向防病的观念转变。

(魏顺军 高雄)

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