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立夏时节如何远离肠胃疾病)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科主任陈小冰专访
过了立夏,天气渐入盛夏。可是这样的时节,由于天气闷热潮湿,细菌、微生物也活跃起来,稍不注意很容易引发肠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等。那么,该如何预防?本期《健康之声》我们请来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科(消化内科)主任陈小冰,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清洁饮食是关键
陈主任介绍,随着气温的升高,肠道传染病将逐步进入流行高峰,因此要重点注意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病从口入”这句话很有道理,想要预防肠道传染病,首先要做到清洁饮食。大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进入夏天,生、冷、凉饮食增多,食源性疾病风险随之加大,如果食物加工和贮存方式不当,就容易导致食源性疾病。海鲜、冷饮食品、熟肉制品、凉拌菜等都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高风险食品。
对此,陈主任提醒各位读者,饭菜一定要充分加热煮熟,刀、菜板、容器要分开生、熟食物专用;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并尽量减少食品在冰箱中存放的时间和数量。蔬菜要充分浸泡、反复冲洗后才能烹调食用,隔夜食品要加热煮透后食用;购买即食熟肉制品时,要注意购买色泽纯正、无异味的,当然也要注意店铺的环境是否符合产品的保存要求,避免流通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发现病情,应尽早进行正规治疗,以免引起恶化。
清淡饮食养身心
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应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清淡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山药、玉米、海产品、蛋类,这些食物既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立夏后常因气候燥热而食欲不振,其实这是因为湿热蕴积在内、肠胃缺乏运化动力的反应。调养胃气,让胃口这个吸收营养的“加油站”动力十足,才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胃喜潮湿,因此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此外,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例如,补充维生素,可多吃些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等新鲜果蔬;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
生冷食物要少吃
中医认为,脾为化生之源,是人体的气机枢纽。但如果脾气不足,吃进的食物就不能顺利转化为水谷精华,或者已经转化为精华的也不能顺畅运送到身体各个脏腑。对人体脏腑来说,立夏饮食应增酸减苦,补肾助肝。保证胃肠功能正常、抵御暑热侵袭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立夏后,多吃油腻或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易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为解决此时脾胃功能紊乱,饮食上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夏季更易发生脾胃不和及脾虚等症状。吃冰冷食物,往往最先损伤的就是脾胃。因此,护养脾气不能过多食用寒凉食品,而应以温补为佳。此外,酸味食物有助于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具有健脾的功效。夏季出汗过多容易损耗津液,常吃一些番茄、山楂、猕猴桃等略带酸味的水果,能够敛汗祛湿,有助于生津解渴、健脾消食。
小乔
链接: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成立于1983年,是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科室设病床62张,其中抢救病床2张,家庭化病房4间,科室有医护人员28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6人,副主任护师1人,有硕士学位的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发表论文百余篇,参与主持国家级科研3项,省级科研3项,地市级科研1项。
科室配备先进奥林巴斯电子结肠镜、电子胃镜、电子十二指肠镜系统,先进的以色列胶囊内镜系统,能进行消化道系统疾病的全面检查及内镜下的微创治疗,配备14C-HP检测仪进行幽门螺杆菌简便的监测。科室近年开展新技术:十二指肠镜下胆道取石术,胆道支架植入术,内镜下胃肠支架植入术及消化道狭窄扩张成形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完整切除等微创治疗。
(原标题:立夏时节如何远离肠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