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记者从市卫生和计生委获悉,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症状已经消退,患者身体基本恢复,无任何不适症状,精神、饮食、睡眠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未使用药物治疗,正在医院隔离观察。与患者密切接触的相关人员无相关症状。
在国家防控督导组来我市督导寨卡病毒防控工作期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倪大新接受了记者采访。
倪大新介绍说,寨卡病毒是一种黄病毒,1947年,寨卡病毒首次在非洲国家乌干达寨卡森林里的猕猴体内被发现,因此得名寨卡。“它是通过蚊媒来传播的,就是我们讲的通过伊蚊来进行传播。它这个病,人与人之间传播十分罕见。”
倪大新提醒,对于寨卡病毒病的防控,地方疾病防控部门要加强对蚊媒的监测,尤其在夏秋季节蚊虫高发时期,要适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降低蚊虫密度;对于个人来讲,也要注意采取相关措施,防止蚊虫的滋生和叮咬。他说,广大市民近期外出旅行的时候,要加强对包括寨卡病毒在内的其他蚊媒传染病的防范,做好防止蚊虫叮咬的措施。比如说可以穿浅色的长袖衣裤,使用避蚊、驱蚊药品。房前屋后花盆、水罐等有可能变成蚊虫滋生的场所容器,应该翻盆倒罐,定期换水,防止蚊虫的滋生。像传播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的伊蚊,它喜欢在白天活动,所以不仅夜晚要做好防蚊措施,白天也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
倪大新最后说,寨卡病毒并不可怕,只要采取了适当措施,就可以有效防止感染,即使感染了寨卡病毒,也只有大概20%的人会发病,发病后症状轻微,可以治疗,群众无需惊慌。“我们说它是一个自限性的疾病,就是经过两到七天的病程,只需要一些对症的处理,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就可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