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是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自1988年起“国际麻风节”也作为“中国麻风节”。目的是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来帮助麻风病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获得更多的权利。
现在在许多人看来,麻风病似乎已远离我们,麻风病人也早已不复存在。事实上,每年都有新发的麻风病人,被它所侵害的人群,也还在我们身边。位于韶关枫湾的韶关市慢性病防治院韶西住院部,生活着一群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年事已高且身有残疾,有些几十年都没有走出那里。他们就是曾被麻风杆菌严重侵害、几乎被社会遗弃的麻风康复者。如今,我市仍有20多名治愈后未回归社会的患者生活在那里,政府拿出专项资金为他们的日常开支提供保障。在有效药物发现之前,麻风病曾经让世人感觉无比恐惧,但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如今,麻风病已是可防可治不可怕。
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浅表神经,临床上常有皮肤和神经症状。晚期病人可有眼、鼻、咽喉、淋巴结及内脏损害。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是唯一的已知传染源,主要是多菌型患者,其皮肤、粘膜损害处含大量的麻风杆菌,细菌常随破损的皮肤和鼻分泌物排出体外引起传播。
麻风病主要的传染方式主要有:长期密切直接接触传染;经飞沫呼吸道传染;间接接触传染。但是,与麻风病人一起吃饭、喝水、劳动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染麻风病。并且非感染了麻风杆菌会马上发病,麻风病从感染到发病一般需要2-5年,甚至更久,少数可长达10余年。
麻风病有什么临床表现?
麻风杆菌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常常会导致以下病变:1.皮肤出现一块或多块斑疹,斑疹平坦或边缘高起,丧失触觉、痛觉、冷热觉、不痒,也无刺激症状。2.面部、耳朵及手部皮肤增厚,呈亮红色,眉毛脱失,受累部位感觉丧失。3.有时虽无斑疹但手或足部感觉丧失并伴有神经粗大及触痛。4.由于某些神经受损,手及足部出现闪痛及运动困难。
麻风的诊断必须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细菌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综合分析、慎重诊断。诊断依据:1.皮损伴有感觉障碍及闭汗,或有麻木区;2.周围神经受累,表现为神经干粗大伴相应功能障碍;3.皮损组织切片或组织液涂片查到麻风杆菌;4.病理可见特征性病变。符合上述4条中的2条或2条以上,或符合第3条者一般可确立诊断。麻风皮损呈多形性,易与其他皮肤病相混淆,需要专业人员与其它疾病进行鉴别。
麻风病能否治愈?
麻风病可以治愈。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三种药物(氨苯砜、利福平及氯苯吩嗪)联合治疗麻风病是非常有效的。少菌型联合化疗用氨苯砜、利福平两种药物,治疗6个月。多菌型联合化疗应用氨苯砜、利福平和氯苯吩嗪三种药物治疗24个月。凡患麻风病的病人一旦确诊后,国家将免费提供治疗药物。而且病人可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到麻风村集中隔离治疗,也可自行在家治疗。
治疗麻风病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只要能够得到早期诊治,就能彻底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然而,由于麻风病初期症状与体癣、神经炎、结节性红斑等疾病的症状非常相似,加之麻风病发病率低、病例少,许多人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即便是医务人员,也很少会将自己遇到的病例与麻风病相关联。真正的麻风病人,特别是新发患者往往容易被误诊,时间最长的甚至达五六年,常常是辗转数家医院采取多种疗法没有效果,等到最后症状明显才发现,结果造成终身的遗憾。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麻风病发病率持续下降。随着向公众宣传麻风病防治科学知识的广泛普及,社会上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冷遇及恐麻思想也越来越淡化。但对麻风病的防治工作不能松懈,需要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对麻风病人,社会和家庭都应给予爱心,让他们在关怀之中及早得到治疗,并早日回归到社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