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断链”

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断链”

发布:2016-01-27 09:35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原标题: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断链”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监测区,社区医生在监测社区居民心血管功能健康状况。资料图片第二十六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

  原标题: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断链”

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断链”

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监测区,社区医生在监测社区居民心血管功能健康状况。

  资料图片

  第二十六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期间,专家表示,除医生的参与外,现在是建立互联网心血管服务平台的难得时机。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主要死因。在10月30日开幕的第二十六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第九届北京五洲国际心血管病会议、亚太心脏大会和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会议2015中,与会专家认为,目前心血管疾病预防弱、治疗强的裂痕亟待弥合。

  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新成果未得广泛推广

  心血管疾病成中国人主要死因,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2013年我国居民死因构成比中,心脏病与脑血管疾病分别占比21.9%、22.9%。

  “弥合裂痕,应对挑战”是本届长城会的主题。关于目前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现状,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教授马长生表示,以心血管疾病为首的慢病危机正在全球蔓延,我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也不断增加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心血管疾病的防控面临严峻挑战。而预防和治疗、疾病预防控制和医院医疗两大体系的裂痕日益加深,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大量研究成果和技术等并未在临床上获得广泛推广,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心血管病预防弱、临床强,整个心血管领域的从业者广泛参与到预防事业中来的意识和行为力度还不够,理念也不够,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裂痕。

  另外,从最新指南、进展到临床实践的裂痕、从传统模式到新模式转变的裂痕也都亟待弥合。马长生认为,如果心血管病医护人员及大众都能树立预防为重的理念,做到“心血管病预防人人有责”,整个行业将发生巨大变化。

  长城会创始人、名誉主席胡大一教授指出,弥合预防与医疗的裂痕,意味着需要颠覆传统医学的目的、模式,和整个服务体系,先要发动医生参与。医生除了重视自身健康问题外,用更好的治疗方式干预患者,如除了传统的生物、化学方式,用营养、运动、心理、康复多重思路来干预,做好慢病管理和随访同样重要。

  力争10年内三甲医院心血管门诊量下降70%

  马长生表示,理想中的“服务平台”,应是学术专家、学会、互联网、医疗机构相互依存,不断向外辐射服务。长城会和中国心脏联盟将打造一个平台,此外,中国心脏联盟逐步建成权威并广泛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和临床支持平台,提高医生临床和科研能力及公众心血管健康知识水平,推动我国医疗模式的改变,力争10年内使我国三甲医院心血管门诊量下降70%。

  ■ 链接

  安贞医院开展精准药学服务

  从遗传角度来看,心血管疾病包括了单基因遗传病及遗传因素参与的复杂疾病,前者如心肌病,离子通道病等,后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此外,个体遗传背景还对药物有效剂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为加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精准性及有效性,记者了解到,安贞医院分别在1998年、2014年开展了以治疗药物监测和基因检测为基础的精准药学服务。目前,医院可提供精准药学服务的项目共39种,包括15种心血管用药、9种妇产相关精准服务、2种免疫抑制剂、4种消化系统用药、6种精神病用药及2种抗真菌用药(伏立康唑、特比萘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