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省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病例。“前几年,偶有霍乱发生,均为散发,未出现二代病例;而新中国成立后,我省便无鼠疫病例报告。”苏佳说,在乙类传染病中,除了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白喉、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8类传染病无病例报告外,其余18种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
原标题:传染病“年报”解读
核心提示|去年一年,我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9万多例,和往年相比,痢疾稳步下降,但“布病”却连年上升。对于这些传染病,您知道多少?近日,记者走访省疾控中心、医院专家,共同为读者解读这份传染病报告。
数字|我省去年报告传染病39万多例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疾病。
“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39种。”河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流行病室主任苏佳说,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速度、传播能力、治病能力、社会危害等因素,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包括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
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省卫生计生委公布,2015年度,全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管县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法定甲、乙、丙类传染病391086例,死亡1450例,和2014年相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略有下降。
分析|乙肝和手足口病分列“小组第一”
去年,我省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病例。“前几年,偶有霍乱发生,均为散发,未出现二代病例;而新中国成立后,我省便无鼠疫病例报告。”苏佳说,在乙类传染病中,除了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白喉、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8类传染病无病例报告外,其余18种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
2015年,全省乙类传染病报告209334例,死亡1442例,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疾病为:乙肝、肺结核、丙肝、梅毒和痢疾,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0.67%,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疾病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乙肝和丙肝,占报告死亡总数的98.89%。
在11类丙类传染病中,丝虫病和黑热病无报告病例,其余9种丙类传染病共报告病例181752例,死亡8例(其中手足口病5例,其他感染性腹泻3例)。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疾病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在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占近半江山。”苏佳说。
变化|痢疾报告数稳步下降
对于传染病,自从新中国成立后,我省便开始进行监测。不过当时的手段落后,各基层疾控部门采取的是病例登记、邮寄报告卡片、人工汇总等形式。2004年后,我国从上到下建立起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截至目前,我省的传染病直报系统覆盖全省近4000家医疗卫生机构。
纵观这13年的传染病报告年报,记者发现,痢疾呈现一个稳步下降态势。
登记显示,2004年至2007年,在乙类传染病中,痢疾排名第三,随后,痢疾发病数缓慢下降,到2008年至2010年时,位次变成了第四,2011年至2015年,位次已经变成第五。
“这和老百姓逐步重视个人卫生习惯、农村生活环境逐步改善等有很大关系。”苏佳说。
“布病”发病数连年上升警惕|
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布病”却在连年攀升,而且势头迅猛。
布鲁氏菌病(布病),俗称“懒汉病”,是布鲁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
苏佳介绍,这是一种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主要为羊、牛。历史上曾长期危害百姓健康,我省曾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达到历史最高,发病率达12/10万。
上世纪70年代,随着在各级地方病防治机构和畜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布病的发病率开始大幅下降,这种低发病态势一直持续到2007年。
但到了2008年,疫情形势出现逆转。
“前几年,每年均以接近50%的幅度增加。”苏佳说。
苏佳认为,这很大程度上与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牛羊养殖及与其相关的流通、屠宰、皮毛加工等行业迅速发展密切相关。而近年来我省实现在所有县区级疾控机构全面建立布病诊断实验室也为发现布病病例提供了便利。换句话说,布病疫情的大幅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发现能力提高有关。
2015年初,省卫生计生委和省畜牧局联合下发《河南省布鲁氏菌病联防联控工作制度》,两家联手共同阻击“布病”。
“效果很明显,在病例发现能力持续提高的背景下,当年布病的增幅就降到了8%。”苏佳说,2015年我省共报告“布病”5742人。
“这种病之前多见于农村,城市区几乎没有人发病。”苏佳说,但近年来该类疾病在城市区也开始冒头,这与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吃烧烤羊肉、喝羊奶等饮食习惯有关。
苏佳介绍,布病有高危人群,如牛羊养殖者、贩运工、兽医、挤奶工、皮毛加工者等。一些城市居民喜欢喝不消毒的鲜奶,吃未熟透的牛羊肉,这也可能染上疾病。
(下转B05版)
上接B08版
提醒:部分传染病发病有季节性
不过,幸运的是,在这些疾病中,有11种传染病都有了相关疫苗。“比如乙肝,自从我省2004年开始将其纳入免疫规划后,乙肝的发病数明显降低,现在15岁以下的孩子中,染上乙肝的非常少。”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张延炀说,目前,我国也由以前的高流行区变成了中流行区。
此外,苏佳介绍,很多传染病有季节性特点。比如冬春季多流行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易发生肠道传染病。
在苏佳看来,传染病要出现传播、流行,三个环节缺一不可。这三个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其中,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体内的过程;易感人群则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容易感染程度或免疫水平。
“要预防传染病,就是要阻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因此,苏佳提醒读者,生活中要注重个人卫生,同时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当然如果有适合自身的疫苗,要及时接种,因为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一种预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