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安徽推动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六种慢性病分级诊疗

安徽推动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六种慢性病分级诊疗

发布:2016-01-21 01:43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庞大慢性病患者群体的无序就医,是当前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重要原因。记者1月8日从省卫计委获悉,今年安徽省将正式启动高血压、糖尿病等六种慢性病的分级诊疗工

  庞大慢性病患者群体的无序就医,是当前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重要原因。记者1月8日从省卫计委获悉,今年安徽省将正式启动高血压、糖尿病等六种慢性病的分级诊疗工作,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统计显示,二级及以上医院的门诊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占一半以上,患者多寻求咨询、拿药等医疗服务,而这些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完全可以进行。根据国家卫计委去年年底发布的《关于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我省近日编制出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股骨颈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6个病种分级诊疗指南,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将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按要求做好6种慢性病的分级诊疗服务流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后,应制定治疗方案,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对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签约、建立专病档案,并按签约内容开展日常治疗和健康管理等。符合转诊标准的患者,可由全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过信息平台与上转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二级及以上医院接诊上转患者或下转患者也需依据流程,制定治疗方案,实施分级诊疗。

  据悉,首批6个病种的分级诊疗将先在医联体内执行,条件成熟的,可在全市范围全面实行。年内,在6个病种全省全面实施基础上,病种数量将进一步扩大。

  回应百姓期待,医改挺进“深水区”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基本实现改革目标,让百姓享受更多改革“红利”

  “父母亲上了年纪,身体不好,每年少不了跑医院。现在看病,药便宜了,挂号能预约了,医生诊疗态度也明显好了,再不像以前那样说不过两三句就急吼吼地开药。 ”家住合肥市海棠花园的汪莉对医院服务的改善赞不绝口。

  2015年2月,作为4个试点省之一,安徽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三医联动”,以“摸石头过河”的勇气和探索创新的魄力,承担起为全国提供医改示范样本和可复制模式这一使命,肩负起让百姓享受更多改革“红利”的承诺。

  当年4月1日,全省100所城市公立医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带量采购药品耗材“三同步”,城市大医院同步实施限时限号等改革举措。截至9月底,城市公立医院门急诊、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同比分别下降6.3%和16.1%,药品和大型设备检查收入占比均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诊查费等技术劳务收入占比有所提升,医院收入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实现“患者就医负担不增逐减,医务人员收入不减逐增,医院总收入合理有限增加”的改革目标。更重要的是,改革后,医患沟通有了明显改善。省立医院一项统计结果显示,4月至9月,医院门诊服务量同比增长2.37%,增速明显放缓,低于去年同期的7.19%增长率。而同时,出诊医师增加4.15%,医患沟通时间较以前大大增加。

  改革中,我省把16个市和十几家省级医院组成17个采购单元,通过带量采购把药品和耗材价格压下来,医保支付价和带量采购价格之间的价差,则用于弥补医院改革中人员支出和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建设发展所需费用,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规范诊疗行为提供支撑。目前,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已全部完成采购工作,80%基层医疗机构已完成,并执行网上交易。

  “改革情况总体向好,但迫切需要持续巩固完善,以联动扩大成效。 ”省医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在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医保管理体系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改革,针对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谋划,持续推动,小步快走,积小胜为大胜。进一步增加投入、调动社会办医积极性,努力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在“三医联动”中突破利益藩篱,围绕群众受益目标,做好政策研究;推动科学就医,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服务模式。

  5000多万农民看病能报销,新农合织就“健康保护网”

  ——参合率达到100%,筹资标准较2010年增长2.2倍,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20万元,大病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去年5月,67岁的望江县杨湾镇村民田先满被确诊为白血病,连续化疗后家中债台高筑。一筹莫展之时,大病保险的“兜底”保障给了他重生的希望。“每完成一个疗程治疗,新农合就给及时报销。前期两次化疗已报销了十几万元!多亏了这好政策,不然我这把老骨头早没了! ”

  “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农合稳步推进,全省实际参合农民为5190万人,参合率达100%。

  筹资标准不断提高,2015年已达480元/人,较2010年增长2.2倍,其中,财政资金为每位农户补贴380元。 2015年,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不低于20万元,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可达80%。继2010年启动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大病试点后,又先后将67组重大疾病纳入报销范围,大病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针对一些大病患者报销后个人负担仍较重的现象,2013年6月起,我省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参合农民在获得基本医保补偿的基础上,只要自付费用超过起付线都可再享受大病保险带来的实惠。这一合理的制度安排,让医保结余资金的“死钱”变成造福于百姓的“活钱”,有效缓解了大病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农民看病有力“兜底”。目前,已实现大病保险全省覆盖,患者家庭负担明显减轻。报销的钱多了,报销的手续也更方便了。 2011年,省内异地结算业务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同时,还探索推进跨省即时结报业务。

  “在稳定参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保障效率是我省新农合工作重中之重。 ”省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提升新农合筹资水平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统筹区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不低于75%,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不低于25万元;继续完善支付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付费覆盖范围,并积极探索支付方式改革。同时,开展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业务的试点,探索新农合省级或市级统筹管理。

  服务惠及更多妇女儿童多指标居全国前列

  ——婚前医学检查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实现大幅下降

  走进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墙上挂着最多的便是有关自然分娩的宣传画、宣传栏。在产一科走廊里,一组25幅的“顺产记”漫画,通过形象描述一位年轻妈妈顺利生产宝宝的经历,鼓励孕产妇们选择自然分娩。 “饮食要均衡,坚持适度运动,可不能把宝贝养成胖墩儿哦。 ”医院产一科主任秦海霞温柔地叮嘱着前来产检的23岁孕妈妈赵启玲。为了给孕妇“打气鼓劲”,医院还建立“美丽妈咪QQ群”、开设孕妇学校,增设助产士门诊和营养门诊,帮助孕产妇了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和孕期控制体重等注意事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