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诊治是比普通身体疾病诊治更为复杂和模糊的领域,专业门槛更高。如果执法监管不到位,那高利润或许就是依附在乱象之上。
据报道,随着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宁医院”)冲击IPO,A股有望迎来首家精神病医院上市公司。12月22日晚间,证监会披露了康宁医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该份招股书中显示,康宁医院计划从A股中募集1.93亿元资金,用于苍南县康宁医院的搬迁扩建、平阳康宁医院的新建和温州康宁医院培训中心的建设。
表面上看,一家以精神疾病治疗为主的医疗集团上市,反映了中国社会越来越重视精神疾病的诊治;而民营医疗集团的上市,也能弥补精神疾病诊疗领域公共投入的不足。这本是一件好事,理应得到扶持和鼓励。
可是,如果把表面的一层薄膜揭开,会看到更多值得忧心的问题。
近三十年来,民营医疗机构通过三个阶段的发展,从最初的挂靠门诊部,到可以设立独立法人的民营医院,再到纳入社会医保体系,迄今民营医院已占据整个社会医疗机构总数的半壁江山,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医疗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客观地说,开放民营医疗机构,以及允许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平等竞争是正确的改革道路,而且近三十年来,民营医疗机构作为社会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不过,一次次改革政策的松绑和开放,使得民营医疗机构一次次井喷式发展,造成的后果却是执法监管不到位,寻租现象严重。像去年曝出的魏则西事件,揭开了一些民营医院多年来的层层黑幕。更关键的是,正是因为相关部门执法监管的不力甚至缺位,这些乱象于国内民营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
例如,小病大治,本来一支抗生素就能治好的炎症,患者花费数万元才能得治。再例如,欺骗误导病患,将能治疗的疾病过度治疗,甚至无中生有捏造病情推销治疗。
从经济学的角度,民间之所以投资医疗机构,除了极少数可能真的怀有救死扶伤的使命感,绝大多数都是为了盈利。特别是在早些年的“医疗产业化”政策的引导下,民营资本如过江之鲫涌入医疗行业,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资本趋利而动,这本身就是市场的本能,无可厚非。关键是要有完善的市场立法、执法来监管和引导。应该说,这么多年来,民营医疗机构的硬件是建立起来了,但执法监管的软件远远没有跟上。其高利润与乱象并存,也与此有关。
回到康宁医院上市问题。精神疾病诊治是比普通身体疾病诊治更为复杂和模糊的领域,专业门槛更高。如果执法监管不到位,那么,魏则西事件中涌现出的乱象将更为严重和隐蔽。
比如,许多严重精神疾病无法治愈,迄今现代医学也不清楚其病理。而且,精神疾病的“治愈”迄今为止都是模糊而缺乏统一标准的,而用药达到怎样的效果才算“治愈”即使在学界也充满争议。若医院为了创收,就很容易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误导病人家属。
此外,在招股书中,康宁医院未公布病人的显好率。不过,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康宁医院涉及经济赔偿的医疗纠纷共有25起,其中出现16起死亡。如此高的医疗纠纷频率也很难让公众信服。
跳出个案看,精神疾病诊治领域,事实上也真的不适合成为资本淘金的富矿。(心理学学者 唐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