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提醒市民,保健食品不能治病,有病了也千万不能靠吃保健食品治。说保健食品能治病的都是骗子,千万别上当。同时,不同的人群食用保健食品的种类和功能也是不一样的,不要盲目跟风,尤其对老年人,动心之后,和孩子们商量一下再交钱,避免上当受骗。
老人缺的不是药和保健品 是亲情
针对老年人日常在保健理疗店“上班”,大肆购买保健品的现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婷说,人都有健康长寿的强烈愿望,但保健品的功效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满足。很多老人出于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需求,对骗子的夸大宣传完全没有分辨能力,就像被洗脑了一样。一些老人甚至不惜倾家荡产,也要飞蛾扑火。有些老年人被骗后,怕消息传出去被别人说成是“老糊涂”,选择了隐瞒。推销员“情感式直销”是打动老人心理防线的重要因素。
老人购买保健品并不只是出于健康需求,更是出于情感的需要,他们在推销员身上获得了子女不能给予的关爱和陪伴。作为子女,应当对老人进行更贴心的精神关怀。同时建议老人的家人和朋友在得知老人被骗后,应引导老人正视自己被骗的遭遇,帮他们分析被骗的原因,不要过度责备。老人也不要贪图小便宜,遇到事情多和家人朋友商量,这样不仅解决了烦恼,还拉近了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杨婷分析认为,来自他人的关心,是一种精神食粮,这种“甜言蜜语”能让人燃起生活的勇气,销售员就是抓住了这一特点。这种养生讲座聚集的都是老年人,他们在讲座上可以找到说话对象,还能拿礼物,何乐而不为。一群老人在一起,如果有哪位老人说产品好,其他老人就会跟风,加上推销员“糖衣炮弹”轰炸,更让人找不着北。如果老人还存在健康需求,推销员的威力必然是无法抵挡的。每个人无论到什么年龄都喜欢“甜言蜜语”,子女应常回家陪陪父母,他们实际上缺失的不是药和保健品,是亲情,只要他们感到幸福满足,自然而然地就会更加理智地对待推销人员的“糖衣炮弹”。
同时,还应加强国民教育,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科学常识和自然规律,不存非分之想,不给骗子可乘之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居民收入增长,百姓对健康产品和服务需求明显增加。但由于健康产品服务供给不足,以及市场管理不规范,导致市场供需失衡、鱼龙混杂,甚至泥沙俱下,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正本清源、扶优驱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