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
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名“小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
早睡晚起,防寒保暖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自然界中的阳气处于一种封藏的状态,人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
一方面,不要扰动阳气,尽量早睡晚起,以待阳光。早睡晚起的作息生活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注意休息勿过劳。
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暖,加强头部、颈部、手脚等易受凉部位的防寒,预防关节痛、颈椎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可每晚坚持用热水泡脚,建议将红花、当归或鸡血藤等中药材煎成汁后与热水混合泡脚。
适度运动,动静结合中医认为“动则生阳”,但应注意在日常锻炼中要适度运动,做好保暖,防止汗液的大量流失。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健走、跳绳、做操等运动,切忌大汗淋漓,避免阳气外泄。
慢跑是一个既方便,又对身体有许多益处的运动,可作为一般人群的首选。全身动起来则血脉通畅,既保护心肺功能,又能促进胃肠蠕动,从而降低患感冒等疾病的风险。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热身,从低强度慢慢开始。运动后不要立刻休息,慢慢减少运动强度。对于一些体质偏弱或者年龄较大的人来说,可进行室外散步。
八段锦是中医传统保健功法,它“内炼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整套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有松有紧,动静相兼,而且可以不受时间、场地和天气的影响。初学的人动作还不熟练时,只要配合自然顺畅呼吸就好,不宜刻意呼吸、大呼大吸,尽量不憋气、用腹式呼吸。随着动作打开和熟练,在动作里“找”呼吸,身体更能受用。
温补阳气,药膳更佳“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人们在经过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饮食应行“温补”,尤其要重视“补肾防寒”。可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对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立冬后进补不要冒进,需要给肠胃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
什么是“引补”呢?就是先把脾胃功能调好,为大补做好准备,这样就可以避免进补得不耐受,使得进补事半功倍。可吃些健脾开胃的药物,如党参、太子参、炒意苡仁、山药、莲子、砂仁等。
《四时调摄笺》里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意思是说,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抵御过亢的肾水。也就是说,冬季在饮食调养方面,中医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中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故宜少食咸,而多食苦味。
冬季饮食除要少吃咸外,还要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