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李建明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博士 林 嵩
如何安享晚年、养护身心,每位老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近日,美国一项新研究提示老年人,平时写写东西,既能笔耕养性,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又能提升大脑的功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写作,“甜蜜的晚年事业”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帕姆·缪勒博士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丹尼尔·奥鹏西默博士通过一项联合研究发现,做笔记可提高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而《城市的故事》一书的作者、英国作家约翰·里德也曾说过,写作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活动,能够帮助人们更清晰地思考,增强学习能力,还能缓解负面情绪。
83岁的刘成贵是北京一家纺织厂的老工人。他将自己的晚年生活概括为八个字:“退而不休,休而不闲”。做到这一点,靠的正是写作这一爱好。刘老文化程度不高,曾经连自我介绍都写不好。后来他励志自学,文化水平有了提高,并养成了写作的爱好。刘老退休后,进入了晨练、打门球、跳老年迪斯科的行列。但他觉得没意思,脑子里整天想的都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不久后,他受邀参加老干部培训班,在老师的鼓励下拿起了笔,试着写了第一篇文章。后来,他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对经济发展、企业管理的感受、观点写了出来,并试着投稿。
“写作让我‘老有所乐’,更是一种健康的养生方式。”刘老说,他每天下午3点开始写作,大概写到5点。一天的行思坐卧也都是围绕写作展开的,比如每天7点起床看新闻、读报纸、做笔记,为写作搜集材料;饭后小憩一会,储备精力;傍晚到公园健步走,缓解大脑疲劳,同时留意观察身边事物,捕捉灵感。规律的作息让他身子硬朗,体力充沛,不断思考则让他思维敏捷、头脑灵活。“这几年的实践告诉我:老来兴味涌笔尖,处处留心皆文章。写作真是一项‘甜蜜的晚年事业’啊。”
写作让身心都受益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李建明教授指出,写作是一项脑力劳动,有益于人的意志、毅力、情操和身心健康,本身就是养生。具体说来,老年人写作有下面一些身心益处。
写作健身又护脑。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博士林嵩指出,写作动静结合,手脑并用,可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写东西前要学习,要收集材料,要分析研究,要认真构思,是一个体力脑力并用的过程。林嵩还表示,用手写字的动作有助于老人锻炼手眼配合及精细运动,打字的老人则需要学习一些电脑知识,两者都能让大脑更灵活,有助预防老年痴呆。
写作唤起晚年活力。不少老人退休后无所事事,有的天天“以麻将会友”;有的成天家长里短,窥视别人家事;有的围着儿女转,结果出力不讨好;有的成天呆在家里……这些都不利于晚年健康。写作的老人肯动脑筋,肯于接触世界,进而开发潜能,乐生忘老。写作更可以开阔视野,帮你走出“老而无用”的小天地,赶跑空虚失落感。
写作能够自我疗愈。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心情有什么不愉快,不妨用写实日记或小说短文等形式写出来,也就等于把它们释放了。因此,写作不失为一种释放不良情绪的好方法,让病痛在写作中消解,使健康在写作中常驻。
写作让人更有吸引力。常写作的老人眼界开阔,视角新颖,孩子们与他聊天不会乏味。这样的老人往往想得开,不会张嘴闭嘴“想当年我……”,孩子也就不会有受教育感和束缚感。写作让老人更受欢迎,反过来让心情更爽朗。
掌握分寸才会受益
写作是一件辛苦的事儿,因此,每位老人都要从具体健康状况出发,确定适合自己的写作强度。
一般建议老人不宜连续写作两小时以上,写作时,光线要充足。老年人写作最好以纸笔为主,既能保护视力、锻炼手指,又不至于带来鼠标手等额外的问题。老人写作不必追求速度,如果一定要用电脑,要选择有护眼作用的大屏幕和有保护作用的鼠标。写作时要坐姿端正,选择舒适健康的椅子,在腰部加一个软垫。如果有腰椎间盘突出、肩颈综合征、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建议咨询医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写作强度。
老年人写作的内容以陶冶身心为主,写作的体裁和内容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确定。比如读完一本书,写写读后感;听了一场健康讲座,做好重点笔记;写健康日记,按时记录自己的身体状态和情绪变化,可以起到健康管理的作用。一些有专长的老人也可以写写专业方面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回忆录以小见大,老人不妨每天坚持写一两百字,可借此梳理人生经历,给子女留下一笔有纪念意义的精神财富。通过和老同事、老朋友共同回忆曾经的经历,还可以让生活变得充实。▲ (生命时报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