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近日印发的《国家标准2021》(以下简称《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标准》包含“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9个方面、22大类、80个服务项目。
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标准》明确了现阶段国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基础标准,成为各级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责和人民享有相应权利的重要依据,是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
《标准》明确了现阶段各级政府必须予以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范围和底线标准,以让地方政府对现阶段保障基本民生“重点要保什么”以及“保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各地对照中央要求,查缺补漏,优化资源配置,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生活中最关键的环节,兜牢民生底线,保障基本生活。如备受关注的“一老一小”问题。老有所养方面,政府每年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提供一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服务;每人每年提供一次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幼有所育方面,政府为辖区内常住0至6岁儿童提供13次免费健康检查,为0至3岁儿童每年提供2次中医调养服务等。
制定出台《国家标准2021》,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底线标准,是国家向人民群众做出的庄严承诺,是健全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推动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标准》处处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在群众最关心的几个方面,保障的幅度与力度比以前更大。《标准》中的9个方面,都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发展实绩有厚度,民生答卷才能更有温度。群众的日子过好了,各项事业才能蓬勃发展,才是真正做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持之以恒地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民族复兴的宏愿必将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