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实验的负责人,神经专家George Vaillant,告诉《赫芬顿邮报》:“快乐需要两个支撑,一个是爱,一个是容纳爱的生活方式。”("One is love. The other is finding a way of coping with life that does not push love away.")举个例子,一个研究对象期初生活贫困潦倒,未来无望而且曾经有尝试自杀的行为,但现在他是活得最开心的。为什么呢?Vaillant解释说:“因为他用一辈子寻找爱。”
自尊强大,会让你更健康 We thrive when we have strong self-esteem.
根据对奥斯卡获奖者的研究发现,拥有名利和成功并不仅意味着自我提升——还涉及到长寿方面。来自多伦多的森尼布鲁克和女子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员发现,奥斯卡获奖演员和导演比那些提名却落选的对手要相对长寿。比起落选的演员,获奖的男女演员和导演要多活近四年。
“这并不是说,你如果获得奥斯卡奖就会活得更久,”本次试验负责人Donald Redelmeier告诉ABC新闻频道,“也不是劝说大家辞去工作去演戏。我们的主要结论是:社会因素是重要的。研究表明,就健康和身体保健而言,强大的内在自尊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子。”
我们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经历辩护 We constantly try to justify our experiences so that they make sense to us.
上过Psych 101课的大一学生对于认知失调一定不陌生。该理论认为,人类天生就倾向于避免由观念冲突而引起的心理冲突。1959年的一个实验经常被人引用。
实验中,心理学家Leon Festinger要求参与者进行一系列无聊的任务,比如转动木门把手一个小时,得到1美金或20美金,然后被要求去欺骗下一个实验对象(即实验人员),告诉他们所做任务很有趣。相比拿20美金的,拿1美金的参与者认为这个任务更有意思。那结论呢?那些钱多的参与者觉得,他们从那个无趣的一小时工作中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补偿,而那些只拿了1美金的参与者却需要通过描述工作的有趣性,来辩护自己的经历(从而减少认知和行为之间的冲突)。换句话说,我们经常告诉欺骗自己,以此让这世界变得更理性,更和谐。
对于“刻板印象”,我们如此买账 We buy into stereotypes in a big way.
即使我们有意避免,但几乎所有人都会根据社会群体、种族或阶级来区分社会上的各种人——这会导致我们对整个人群得出不公平、不利的结论。
纽约大学心理学家John Bargh的“社会行为自律性”实验发现,我们会根据潜意识里的典型案例来判断别人——并且我们对此似乎无能为力。同时,我们也会因为觉得自己属于某个团体而有意向那个群体的典型靠近。
在一个实验中,Bargh要求一组参与者整理和年纪有关的词语,例如“弗罗里达”(美国养老圣地)、“无助的”和“满是皱纹的”等。实验结束后,此组参与者明显比整理与年龄无关的词语的对照组走路要慢得多。在两个其他重复可比试验中,通过加强种族和礼貌两种典型,Bargh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根据刻板印象来进行划分,实在是有些过分了。”Bargh对《今日心理学》说,“当我们使用刻板印象,我们会考虑眼前这个人的性别、年龄、肤色,然后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向我们反馈不同的信息,比如敌对、愚蠢、迟缓、脆弱等。这些结论不是通过外部的逻辑观察得到的,不能代表现实的状况。”
Carolyn Gregoire|文
译言网网友 RK翔|译 马雪梅|校
(责任编辑:宋埃米 HT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