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开始变成了一家公司和一系列周边公司看似松散实则密切的利益同盟体,并由此锻炼出了一支中国最顶级的投资团队——几乎有机会主导中国互联网领域绝大多数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并购交易,同时是极少数能参与到全球最顶级前沿科技公司投资布局里的中国投资机构。
更重要的是,在3Q大战之后的第二年,腾讯内部几乎是自发地培育出一款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具有吸附力和影响力的产品——微信,而它从一开始在腾讯内部,就是冲着跟QQ打擂台去的。
一切的转折点都是2010年终的3Q大战,如今,腾讯已成为一家要伙伴有伙伴,要产品有产品,要投资有投资,要利润有利润,要未来有未来的公司。某种程度上,现在的腾讯比2010年的腾讯更可怕,但已经不那么可憎。
百度会醒过来么?
在那场战争之后,腾讯醒过来了,不再装睡了。而且醒得很彻底,很迅速。但是百度,能在这次铺天盖地的舆论指责和商业伦理的拷问之下,迅速地醒过来么?
恐怕很难,我甚至看不到一丝一毫的迹象。要知道,3Q大战之后腾讯的迅速醒悟、反思和改革,并不是完全因为舆论压力导致的,更关键的是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的切实痛感。在那场纷争刚结束的时候,马化腾立即发了一封内部邮件,他在邮件中说:
如果没有360的发难,我们不会有这么多的痛苦,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反思,因此也就没有今天这么多的感悟。现在是我们结束这场纷争,打开未来之门的时候。此刻我们站在另一个十二年的起点上。这一刻,也是我们抓住时机,完成一次蜕变的机会。
一场战争之后,一个创始人感受到了自己的脆弱、危险、痛苦和内疚。他说,我要蜕变,我要涅磐,我们要变成一家新的公司。
另一场冲突之后,另一个创始人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都是公关的错,反正我们没什么大问题,我们也挺高尚的。
两个人的痛苦点是如此的不同——如果再把时间轴往后拉10年,我们能预测到这两家公司未来的命数。
不在装睡中苏醒,就在装睡中死亡
一家公司是不是在装睡,首先要看创始人和CEO是不是在装睡。如果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CEO,那么你肯定永远无法叫醒一家装睡的公司。
即便CEO醒过来了,能不能叫醒一家装睡的公司,还得看创始人和CEO能不能叫醒其它装睡的高管和员工们。
2011年腾讯CEO马化腾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被问到怎么能让那么庞大的体系下的腾讯高管、中层管理者和员工们改变做事的方式,马化腾说:“我得抑制他们做一些事的冲动。”
所谓“抑制冲动”,就是明确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今后不能做,不能做的事今后就绝对不能再做。必须学会找合作伙伴,跟合作伙伴商量,学会剥离和砍掉业务,改变考核KPI的方式。必要的时候,重新调整公司和部门的架构,以及关键岗位上的人。
2010年底之后的腾讯,就是这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一个人醒了,叫醒其他的几个人,其他的人再叫醒自己的部门和自己的人,这样,全公司就都醒了,做事的方式就变了。
对百度来说,如果觉得商业广告系统只是小修小补的问题,只是多雇几个广告监察员的问题,只是需要加强监管和反作弊系统加道防火墙的问题,那么一切就都不会改变。狗皮膏药黑心医院的骗子广告就仍然会塞满百度产品各个角落,中小企业就仍然会被讹诈,医疗和教育领域的创业公司就仍然会被百度全网屏蔽,一切充满恶的商业模式和商业行为就仍然会继续蔓延。
也许这家公司仍然不会醒过来。也许会有更大的劫难等着它,让它如梦方醒。也许装睡着装睡着它就真的睡过去了,就这么睡死了。(作者:骆轶航 来源:新华网/思·锐享为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