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南都周刊》推出调查稿件《四川10次调查走廊医生事件 未有过度医疗乱象》。2月19日,医院百余名医护人员街头抗议医院被“降级”,要求开除兰越峰。3月29日,央视《新闻调查》再次进行了专题报道。关于兰越峰性格偏执、拒诊病人等负面言论出现。
从事实框架来看,人民网关注到了兰越峰、同事、院方三方的回应,如:
1)兰越峰回应调查:他们从上到下参与对我的迫害
2)同事谈兰越峰:媒体来采访她就会出现在走廊
3)院方:兰越峰逢领导视察去上访,医院无奈妥协
虽然兰越峰的回应仍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但人民网已经注意到让各方发声对于平衡报道的意义。
同时,质疑医生成为另一主导框架,如转载《环球时报》的文章《只有走廊医生一人好,这个逻辑可疑》等。但人民网并没有停留在质疑上,反思劝导的框架开始大量出现,对媒体符号化“走廊医生”的行为进行反思和劝导,转载如:
1)当事人、媒体、权力机构、受众,跟着各自的情绪走,所有人都把自己当成斗士的时候,其实自身已经沦为患者。 ——《钱江晚报》
2)“走廊医生”真该从事件中抽身离开了,媒体也应回归到挖掘信息的层面 ——新华每日电讯
该阶段对策框架增多,人民网发布文章:《“走廊医生”的正气岂可逼仄在走廊里》。文章站在声援兰越峰的角度,主观色彩强烈,但文章落点落在了对策框架上,指出相关部门不可听之任之,而相关医院则要坚决与过度治疗说再见,有一定的指向性,但可操作性值得商榷。
本阶段得到人民网报道的有效样本47条,框架类型如下:
这一阶段微博话语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以批判和声援兰越峰为两派进行“骂战”。3月29日《新闻调查》播出后,质疑的声量一度超过支持的声量,批评媒体的框架也大量出现。3月30日,微博大V即该期《新闻调查》的主导记者王志安发微博,表示兰越峰纯粹为了私利绑架他人,引发热议。
与人民网框架不同,微博直接越过“质疑”环节,进入“指责”环节。指责医生框架主要以“私利”、“虚假”、“绑架”为关键词,情绪宣泄极端化。声援医生框架以“医德”、“反对王志安”为关键词。微博还新增了批判媒体框架,集中批判事件发生之初,《南方周末》的稿件《你砸医院招牌 医院砸你饭碗》属于“虚假新闻”,随后批判则扩大到“无良媒体”扭曲事实。如:
1)一个刁民,被无耻的媒体绑架一起来要挟医院和政府。故事结束了!
2)支持走廊医生!王志安就是一粒跳梁小丑。
3) “走廊医生”事件反映了媒体丑陋的另一面。为了赚取关注,先入为主,不惜扭曲事实。
选取王志安发声后的3月31日全天(3月31日0时—4月1日0时)的含有关键词“走廊医生”的原创微博,共355条,有效样本共131条,统计如下:
该阶段人民网事实框架比例增多,对事件的呈现兼顾了各方声音。随着更多真相的揭示,人民网转向对“走廊医生”的质疑。反思劝导框架的出现和对策框架的增多表明,人民网开始冷静下来,反思事件暴露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手段,呈现出中立化趋势,希望在公众情绪的克制方面发挥良性作用。
而微博框架鲜见中立观点,形成批判和声援兰越峰的两派,批判框架在该阶段后期更凸显出强势地位,甚至变成了指责与鞭挞,极端化明显。而微博中反思劝导框架的出现,体现了人民网对微博框架的带动作用。
该阶段兰越峰的处境愈发艰难。5月6日,医院职工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了解聘兰越峰的决议,事件被再次聚焦。7月30日,兰越峰在庭审中要求恢复人事关系被医院拒绝。8月19日,中国医师协会首次投诉记者,认为他在“产妇缝肛门”、“走廊医生”等一些涉医报道中,都发表了与真相相左的文章。至此,人民网对该事件的报道告一段落。
该阶段人民网的报道数量有明显下降,以事实框架为主。对于兰越峰解聘的事宜,注意到各方声音的平衡,让兰越峰、同事、院方和相关部门均能发声。
除了事实框架外,人民网新增了根源框架,对事件为何陷入“罗生门”进行原因探讨,包括兰越峰本人的心理问题、媒体对事件的放大、社会情绪的积累、医疗体制的沉疴等,如:
1)当初舆论把兰越峰当英雄看,显然与现有医疗制度弊病所积累的社会情绪有关。——《钱江晚报》
2)透过“走廊医生”事件的跌宕起伏进程,反映出医疗领域内在的复杂性,各种利益纠葛让一切都没那么简单。 ——《羊城晚报》
另外,质疑院方解聘兰越峰的程序在框架中占据很小部分,没有过多渲染,体现出人民网在事件后期克制冷静的态度。
本阶段人民网的有效样本为28条,框架类型如下:
兰越峰被解聘的消息使微博框架发生翻转,声援兰越峰和批判医院的框架又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对院方解聘程序进行批判。也有少部分人支持医院的决定,如:
1)这就是所谓民主的缺陷。 88个人的民主决定了一个不接受同化的同事的命运。
2)很好!这个害群之马终于被开除了!
选取兰越峰被解聘的5月6日全天(5月6日0时至5月7日0时)的原创微博,共得到462条,其中有效样本122条,框架类型如下:
该阶段人民网报道数量下降,以事实框架为主,意见框架为辅,体现出其克制冷静的态度。而微博上舆论热度仍然居高不下。对于院方解聘兰越峰的做法,微博平台形成了极为主观的情感框架,指责医院和声援医生的框架占据绝对优势。而人民网则越过具体的解聘方式,而把兰越峰事件作为整体探讨其背后的根源,根源框架开始出现,不支持也不反对医生与医院双方的行为,而是较为理性地归纳各方的得与失。
六、结论与讨论
(一)、人民网框架与微博框架的对比分析
人民网与微博的框架呈现出较大不同,按材料选择和框架类型两个方面来比较。材料选择包括新闻来源和报道对象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