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比矿泉水还便宜 台湾超低药价的背后
2015年09月13日 20:44:39 出处:中国台湾网看过:0进入 CUTV社区
字体:
在台湾去医院看病,其药价之低简直惊倒了陆客,用当地医生的话形容,“一颗药不如一颗糖,你打的点滴,比泡沫红茶还便宜”。
享有盛名的台湾全民健保今年已步入第20个年头。政府作为惟一的买家,为全民支付医疗费用,也决定“买价”,连续8次调降药价,今年4月就调降 了6800多种药价。拒绝配合降价的药厂直接出局,9月1日起包括市售惟一的儿童止泻糖浆“高克痢”在内的13种药被宣布不再列入健保给付。
近来又传全台药店正面临20年来最严重一波缺药潮。一些素有口碑的本土低价老药包括治疗干眼症的“维他命A眼药膏”以及头疼脑热药等均告缺货或停产。据台湾卫生管理部门统计,已有24家本土药厂关门。
点滴比矿泉水便宜
因为肠胃不适,记者先后两次上台北马偕医院问诊,每次药费都在二三十元(新台币,下同)左右,6天的药量24颗药总计60元,每颗药2.5元,相当于人民币5角钱。这也太便宜了!
一颗药比一颗糖果还便宜。据《天下》杂志的报道,台湾的健保费用控制举世知名,从新药到老药,台湾的药价都以低廉著称。不仅高贵药相对低廉,常 用药的药价不如一瓶水、一颗巧克力,甚至只有几角钱。健保给付价低于1元的心血管用药高达475项、肠胃药230项,500CC输液医院进价低到16元以 下,比大部分矿泉水还便宜。
例如,国外厂牌的普拿疼(止疼药),在药店一颗卖13.5元,且民众得自费购买。但医院、诊所使用的台厂解热止痛药,为了抢夺医院市场,甚至杀价到一颗0.2元。
据统计,台湾民众每人每年的门诊药费,也低于国际趋势,2012年为322美元,只有韩国的七成,更不及日本的一半,仅是美国的三分之一。
低价老药正在消失
药太便宜,可以想见的结果就是厂商停产或是停止进药。目前在台湾市面上已经买不到一些本土产的低价老药,比如民众最常买的治疗便秘的“浣肠剂”、治疗干眼症的“维他命A眼药膏”、缓解头痛的“脑新”、保护伤口并消除瘀青的“黄药水”等。
低价药品的消失,让民众不得不多花钱寻找替代品。据台北市药师公会常务理事、开业药师张文静介绍,维他命A眼药膏去年已停产,因无相同成分的市 售替代药品,以前巿场占有率一直是100%,现在虽有其他可保持眼睛湿润的眼药,却无维他命A加速伤口愈合的效果。而“脑新”药没了,改买“普拿疼”则要 多花45元。
有种解释称,台湾卫生管理部门要求本土药厂去年年底前须通过国际水准PIC/S认证制度才可制药,令许多制造低价老药的本土药厂因无法通过而停 产。而明眼人则抨击,低价药厂本就无利可图,何苦再花投入去通过认证,究其实,还是药太廉价无力支撑惹的祸;按目前的游戏规划,缺药的问题会愈来愈显现。
药品安全风波骤起
“会不会有药界的馊水油?”食安问题近年来成为台湾民众的隐痛。药品安全会不会像食安一样连环爆,目前还只是台湾医界的一大隐忧。
今年4月初,彰化在查黑心胡椒粉时意外牵出一场“药安风波”——知名胃药竟添加工业用料,而这些药厂居然都是通过政府认证、号称符合国际最高标 准的PIC/S GMP药厂。随即,食药监督部门发起针对全台生产胃散药厂的大清查,发现27家PIC/S GMP认证药厂,竟有13家的23项产品未符规定,全是“劣药”。
食安专家、台湾长庚医院毒物科主任颜宗海直言,一颗进口药与本土药厂制成的学名药,药效一样,价格却差距甚大,药厂为了生存,只能用低劣原料制药,又如何要求药厂能注重药的品质?
医院公开赚“药价差”
其实,“以药养医”是台湾医院普遍的生存规则,由此衍生的“药价黑洞”饱受外界质疑。医院赚取“药价差”已是公开的秘密,而药价调整、砍健保药价曾被寄望抑制药价差。
根据健保部门不久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医学中心的药价差为23.8%,区域医院为27%,地区医院达32.5%,诊所及药店更高达38.4%,与前一年比较,药价差不降反略有上升。
当地媒体报道称,“药价一直砍,医院一样赚”。台湾健保会估计,全台医疗院所一年向健保领取的药费约1500亿元,但其中光是被医院赚走的药价差可能便有250亿元。
杨志良是台湾卫生管理部门的前任负责人,日前他在《联合报》撰文指出,早期药价调降或对药价过高有助益,近来则造成劣药驱逐良药的恶性循环,从药品生态链可了解,单一调价不可能缓解市场乱象,健保的目的不是控制费用,而是照顾病患。(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