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黑药品 > > 黑心胶囊是市场经济法治缺失的表征

黑心胶囊是市场经济法治缺失的表征

发布:2015-12-22 22:53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黑心胶囊是市场经济法治缺失的表征

     

由于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这是央视曝光修正药业等多家药厂使用工业明胶制作的胶囊后,相关监管部门所采取的紧急措施。据悉,河北个别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调查发现,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这种胶囊铬超标最高达90倍。

吃药是为了治病,谁料到吃药的同时还可能中毒?面对药厂采用黑心胶囊事件,除深感震惊外,更多只能是表示无语。问题是,监管部门对这一现象,难道从未察觉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吗?无论如何,监管部门又一次落在了媒体监督后面,并未有效发挥监管者的角色作用。据了解,针对被叫停销售和使用的产品,待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结果明确后,合格产品将继续销售,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这个黑色产业已形成巨大产业链,监管部门却如此后知后觉,这或许才是更让人感觉可怕的地方。

近年来,食品药品领域问题频发,公众大概已觉得审丑疲劳。牛奶含有三聚氰胺,蔬菜农药超标,火锅添加非法添加剂,饭馆使用地沟油……试问,消费者还能吃什么,还敢吃什么?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产品,人们要么觉得这是监管不善问题,强烈呼吁政府加强介入;要么认为这是法制不健全的缘故,呼吁加强立法;还有人认为,这是企业缺乏诚信所致,呼吁加强完善诚信体系。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但如果每一桩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都反映了上述问题,这还仅仅是监管问题、法制问题或诚信问题吗?换句话说,单纯从加强监管、完善法制或强化诚信意识,这些黑心食品药品就能够就此消失吗?倘若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到底说明了什么?

必须说,政府监管缺位、法制不健全、企业不讲诚信,所有这些问题的背后,明确指向的就是市场经济法治缺失这一事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主要包括市场自由与秩序,以及对公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在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企业拥有广阔活动空间,同时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包括公权力在内,任何力量都不得随意干涉企业的市场活动。但从国内现状来看,企业不讲诚信反映的是法制不健全,结果却造成公权力以监管者角色介入其中的后果。这与市场经济法治的精神可谓南辕北辙。

黑心胶囊事件,就是市场经济法治缺失的一个表征。生产销售这种黑心胶囊的后果,企业不可能不知道。2010版《中国药典》明确规定,药用胶囊以及使用的明胶原料,重金属铬的含量均不得超过2mg/kg。企业明知有规范而不遵守,这显然是法规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的结果。监管部门等到问题曝光,才紧急叫停相关产品,这也说明了日常监管的失效。但从目前事态看,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无非又是监管部门没收一批产品,对问题企业进行处罚了事。这样的处置方式,除了强化监管部门权力,乃至于扩大其寻租空间外,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起不到多少作用。

化解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法治,将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都置身于法律的监督之下。政府监管部门的作用是保证法规执行到位,而不是充当企业的保姆,或者各类安全事件的灭火队员。从三聚氰胺风波到这起黑心胶囊事件,都充分表明了,依赖监管部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事实上,公权力平时不作为、出事乱作为,往往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来源。这次监管部门表现出来的后知后觉,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