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黑药品 > > 饿了么被曝“黑作坊” 网民望加强行业监管

饿了么被曝“黑作坊” 网民望加强行业监管

发布:2016-06-12 16:42 | 来源:健康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饿了么被曝“黑作坊” 网民望加强行业监管 -科技频道-和讯网

朱琳娇

朱琳娇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订餐平台日益被人们接受和使用。然而,“饿了么”作为当下外卖O2O平台的龙头品牌,多次被曝光存在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饿了么被曝存在的问题包括:部分商家被指食物制作现场“污水横流”,厨师“尝完的菜扔回锅里”,平台引导商家虚构地址、虚假宣传,甚至默认无照经营的黑作坊入驻等。事件经此报道,立即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议论。同时,北京、上海、四川等地食药监部门,迅速对“饿了么”网络平台和无证经营餐馆进行了查处。

  黑心作坊曝光始末

  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在线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存在黑作坊。晚间8点,北京食药监局查处了通州“饿了么”五店合一食品加工点。

  15日晚10点,“饿了么”在官方微信上发表《饿了么致亲爱的消费者》作为对此次事件的回应,表示自己会及时查处违规餐厅,诚恳接受监督。

  戏剧化的是,在3月10日,“饿了么”为证明自己是个能让人放心合格的企业,在其官网上发布了《“饿了么”天天3·15,下线违规餐厅25761家,让你吃得更放心》一文。谁曾想到,这个特意为“3·15晚会”做准备的企业却第一个被曝光。

  3月16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称,对今年“3·15”期间“饿了么”外卖平台被央视曝光涉嫌违反食安法的行为,约谈其公司主要负责人并正式立案调查。

  3月17日“饿了么”官方表示,将吸取“3·15”曝光事件的教训,在下阶段采取包括开放监督热线、建立第三方监管、企业内审核人员弄虚作假一经发现一律开除的多项措施。

  根据“法治周末谷尼舆情监测中心”微信大数据平台“新微邦”数据显示,至3月18日,有关该话题的微信分析阅读量高逾331万。在众多微信号中,“饿了么”“钱江晚报”“央视财经”“上海发布”等账号发布的相关文章的阅读量最高。

  “饿了么”文章《饿了么致亲爱的消费者》、“钱江晚报”文章《全是坑!看完3·15晚会,外卖不敢点,淘宝不敢买,牙突然不好了,浙江人的厨房也遭殃了!》、“央视财经”文章《3·15晚会第一枪:“饿了么”惊现黑心作坊,看完你还会饿么》等阅读量逾十万,其中“饿了么”文章点赞数逾5千,高居榜首。

  新媒体舆情数据平台“新微邦”数据显示,在主流媒体中,对该事件关注度较高的是中国经济网、网易、搜狐网等媒体,3月17日,相关关注度达到高峰。

  媒体观点倾向性分析

  《人民日报》、央广网报道认为网络订餐平台要加强自律意识:对于各个网络订餐平台来说,应该有更多自律意识。不管是坚守严格的审查底线,还是以即时视频监督等方式增加透明度,网络平台方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眼里不能只是圈更大的地、做更大的份额。没有品质与口碑保障,丢失市场与份额是“分分钟”的事儿。

  《北京商报》报道称饿了么“问题餐厅”更名死灰复燃。一些问题餐饮商家下线后,又换了另一个“马甲”卷土重来。报道指出,引导商家伪造证件、默许无照经营等问题并非饿了么独有,而是在外卖O2O普遍存在。对于饿了么问题餐厅被曝光,百度外卖、美团外卖不约而同地缄口不言。

  界面新闻报道认为黑作坊屡禁不止,系统不严密是根源。这次曝光,其实是外卖订餐行业过度竞争、缺乏监管的一次集中体现。显露出外卖O2O长期处于补贴的“非盈利”状态后,饿了么作为一家融到F轮的“行业老大”急于求成的心态,背后也有更深层的管理运营漏洞。

  《钱江晚报》引用有关工作人员的观点指出“饿了么”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被点名曝光,暴露出公司在资质审核和管理环节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问题。网络平台的管理人员有职责,定期对上线的商家进行监管。但这些职责应该都没有履行到位,既给食品安全,也给平台自己埋下了隐患。

  网友观点分析

  认为其他外卖平台也应加大检查力度,占29%。

  网友“xy_苗”:我们学校外面的小商贩,今天看在饿了么找不到了,可是美团外卖上面还有。是不是都应该整治一下?

  认为饿了么的确存在较大漏洞,占25%。

  网友“釒樢”:作为曾经的合作商家,饿了么的很多店铺是无法在百度和美团上架的,你们也别冤枉另外两家了。饿了么确实是不需要营业执照,一些外卖作坊就是在自己家,百度和美团的店铺都是有卫生许可。

  认为O2O行业注重盈利而非质量,占24%。

  网友“plant”:他们的世界里恐怕只有「订单量」,没看到他们讨论如何控制外卖质量,甚至整个O2O行业都存在纵容各种不合格的商家入驻,只因为能带来交易量。

  认为监管应更注重平时,占20%。

  网友“拒绝再玩么么哒”:平时监管部门都不办公的吗?不抽查吗?非得要等“3·15”的时候,才能像炫功劳一样的给曝光出来吗?希望平时就可以加强监管,让百姓少受毒害才对。

  其他,2%。

  网友“消失的阿司匹林”:在餐饮方面接触过的估计都知道,厨师手指粘汤汁再正常不过了,在学校食堂,在单位食堂,打饭的大妈手指粘汤汁太多了,不照样都吃了。

  舆情点评

  近年,网络O2O订餐越来越被人们接纳和使用,但这块市场经过几年的火爆,当前似乎已呈现出泥沙俱下之景象:外卖合作商家良莠不齐、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屡见不鲜。

  而每年的3月15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时刻。一方面要从产品和服务质量上努力维护企业自身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企业公关人员也总是小心翼翼,奔走在危机应对的第一线。

  从此次“饿了么”被曝光后的反应来看,其危机应对表现尚可。事件发生5小时内,官方即给出了正式回应。在回应中,“饿了么”积极认错,态度诚恳,并明确表明后续的整治决心。这一及时举措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公司品牌形象,避免了相关负面舆情的进一步激化。

  实际上,此次网络订餐平台乱象被曝光,不只是针对“饿了么”,整个行业都应该警钟长鸣。相关企业应该要强化线上、线下渠道管理,加强对合作商家的资质审查,对“黑作坊”实现零容忍,从选餐、订餐、送餐等各个方面规范平台建设,还广大消费者一个干净、安全、放心用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