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黑药品 > > 今日话题:“反疫苗运动”带来的启示 2016.3.24日(2)

今日话题:“反疫苗运动”带来的启示 2016.3.24日(2)

发布:2016-03-29 08:20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不正确解读的传播,加剧了公众的不信任感。因为公开信息在公众那里是矛盾的、冲突的、多维度的,导致了信息迷雾,以至于难以让公众快速了解疫苗的真实风险。当迷雾越重,公众就从要求更多的信息转变为行动上的抵抗

  不正确解读的传播,加剧了公众的不信任感。因为公开信息在公众那里是矛盾的、冲突的、多维度的,导致了“信息迷雾”,以至于难以让公众快速了解疫苗的真实风险。当“迷雾”越重,公众就从要求更多的信息转变为行动上的抵抗。

  绝对不能说,公众因对疫苗产生怀疑而采取不信任乃至对抗性的态度,就有什么不对。美国目前的麻疹发生率固然比拉美国家要高,但一旦出现什么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充满怀疑精神的美国人,恐怕会比万事政府说了算的地方要发现得更早,应对得更好。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在于,在公众对科学风险认识不清晰的情况下,利用规则,充分避免人祸扩大风险。比如,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对疫苗存储规范的要求中提醒,储存不当的后果会消减公众对疫苗的信任。

  强制性的公共政策,要想保持长期效果,就要明白长痛不如短痛,即便向大众更明确地披露疫苗生产运输销售各个环节的风险可能会提升一些恐慌,但确保公众的知情权也是必要的。虽然疫苗接种风险小,储存不当的疫苗直接风险也很小,近效疫苗(有效期将至的疫苗)也是安全的,但公众有权了解到底哪些是失效疫苗,哪些是近效疫苗,并且有权拒绝接种这些失效疫苗和近效疫苗,而非被“蒙在鼓里”,一切都是接种点说了算。何况,疫苗的生产流通的各环确实存在逐利冲动,的确会增加疫苗的风险。正视这些问题,才能让公众对疫苗有更多的信心。结语“疫苗恐慌”可能会带来接种率的下降,危害甚大。但公众对疫苗的不信任和恐慌,有多方面的原因,很难完全纠正。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因为信息太多会给公众造成混乱,而损害公众的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