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黑龙江哈尔滨市某妇产医院周边发现,“胎盘加工”广告随处可见。据推销人员介绍,胎盘制作成胶囊,价格是150元。若没有胎盘,他们可以提供货源,包括加工费共计300元。一般一个胎盘可以加工成100多粒胶囊,可食用数月。(1月20日 中新闻)
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领域里的问题层出不穷,牵动着群众脆弱的神经。如今,又曝出黑龙江哈尔滨市某妇产医院周边发现,“胎盘加工”广告随处可见,若没有胎盘,他们可以提供货源,包括加工费共计300元。
按照卫生部门有关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的批复明确指出:“产妇分娩后胎盘应归产妇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产妇放弃或捐献胎盘的,可以由医疗机构进行处置。
对此,笔者不禁想问:既然卫生部门明文规定不得买卖胎盘,为何脏乱黑作坊还能如此肆无忌惮地进行买卖交易,而其源源不断的货源又是从何而来?胎盘能一路畅通无阻生产成药品,并流入市场,究竟是“黑心”商人太聪明还是监管乏力?
据新闻报道: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对此表示无奈,当前没有法律法规不允许他们加工,可以说处于一个真空状态,这个问题以前就有过。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投诉科负责人表示,之前也接到过类似的投诉,但是由于无法定性,给一线执法人员带来很大困难。
对此,笔者认为:哈尔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以“当前没有法律法规不允许黑作坊加工”作为自己不作为的托词实则令广大群众感到愤怒!难道坐在开着空调、暖气的办公室里就能遏制脏乱黑作坊制售胎盘胶囊泛滥现象?卫生部门是明文规定不得买卖胎盘,而这些黑作坊的货源都是从正规医院收购的,相关监管部门究竟是真的“毫不知情”还背后有着特殊的利益链条对其视而不见“不作为”呢?
其实并非所有胎盘都有营养,若是服用不当,不仅不能起到滋补效果,反而会干扰正常的内分泌,损害身体健康。
因此,笔者认为,遏制黑作坊制售胎盘胶囊泛滥现象还需政府强作为。首先,要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使执法人员能依法查处黑作坊;同时,加大相关监管部门“一把手”问责力度,使其主动作为。其次,要严查医院内部泛滥的“胎盘买卖”背后是否存在特殊的利益链条,不管涉及到什么部门和个人,都要一查到底,对贪污受贿、构成犯罪的要绳之以法。最后,要强化宣传教育,使群众知晓胎盘并非百利而无一害的大补药,需根据体质服用,让群众理性购买胎盘胶囊,从而减小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