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黑药品 > > 张永恒:良心药怎成黑心毒药

张永恒:良心药怎成黑心毒药

发布:2016-01-04 10:26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张永恒:良心药怎成黑心毒药,新闻中心,新浪陕西,新浪网

  生命至上,是一切社会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在一个免于“食品和药品恐惧”的环境,是公众应享的权利与尊严。人类的文明进步历程,就是一个“良心”不断战胜“黑心”的过程。

  生活在一个免于“食品和药品恐惧”的环境,是公众应享的权利与尊严。人类的文明进步历程,就是一个“良心”不断战胜“黑心”的过程。

  “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这是一家叫修正的药企为自己做的广告。很久以来,人们相信,药企正如其宣称一样,是用“良心”进行生产的,毕竟,药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是救死扶伤的。

  然而,由于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其中,修正药业等多家药企被曝其药用空心胶囊涉铬超标,其中部分产品超标90倍。据了解,生产企业使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制成的工业明胶做成胶囊,流向药企。警方目前已介入此案,浙江4名涉案企业负责人被控制。(4月16日《新京报》)

  作为消费者,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假冒伪劣商品咬牙切齿。对于食品、药品企业一些屡屡突破底线的“黑心”行为,已经让人无法表达愤怒。笔者看到,网络上铺天盖地骂声一片。

  归纳人们对药企制造“毒胶囊”事件的观点,最突出的声音是,把板子打在了监管者的身上。人们认为,市场上之所以充斥着潜规则,劣币之所以不断驱逐着良币,首先是政府职能部门“不作为”的原因,而政府部门之所以不作为,是因为我们的“管理体制”出了问题。“体制原罪”成为一个万能的筐,任何不良行为都可以往里面装。

  所有的问题真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吗?考察西方食品药品业的发展过程,也经历过“由乱到治”的过程,而且当初混乱程度跟我们现在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把一切归咎于“体制”,是一个过于简单化的思维。当然,也不能因此免除或减轻监管者的责任,毕竟,这些“毒胶囊”们都是从监管者眼睛和鼻子底下溜出来的。

  还有一种声音,说这些食品药品企业纷纷出问题,是因为市场经济的“罪恶”,市场经济鼓励人们“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于是人们为了赚钱,不管监管如何严密,惩罚如何严厉,总有人为了更多的利润铤而走险。然而,市场经济与“假冒伪劣”是天然的敌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只有生产出最优质的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才能有经济效益,才能真正生产出让消费者“放心的药”。

  笔者以为,面对“问题胶囊药物”事件,必须深挖相关企业生产黑幕,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让“黑心”药企倾家荡产,甚至永远退出这个需要“良心”的领域。同时,还要处理相关监管者玩忽职守的责任。更重要的是,通过类似事件摸索出一套长效机制,使监管者不敢疏忽、造假者不敢造假,让媒体和公众对企业的生产过程严格监督。

  生命至上,是一切社会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在一个免于“食品和药品恐惧”的环境,是公众应享的权利与尊严。人类的文明进步历程,就是一个“良心”不断战胜“黑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