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曝光台 > 黑食品 > > 青岛:“情报员”蹲点 黑心食品无处藏

青岛:“情报员”蹲点 黑心食品无处藏

发布:2015-12-29 16:18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食品安全信息员(左)在食品店里巡查 拿起袋装面包,一边查看生产日期,一边与蛋糕店服务员对话。毕立峰开始了自己的食品“情报”巡查工作。 毕立峰是山东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东黄埠社区的一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刚刚上任两个月。在这家蛋糕店里,她除了查

青岛:“情报员”蹲点 黑心食品无处藏

食品安全信息员(左)在食品店里巡查

拿起袋装面包,一边查看生产日期,一边与蛋糕店服务员对话。毕立峰开始了自己的食品“情报”巡查工作。

毕立峰是山东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东黄埠社区的一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刚刚上任两个月。在这家蛋糕店里,她除了查看食品流通许可证、店员健康证等证件外,还要看面包糕点是否乱用添加剂,然后形成资料,上报到夏庄街道食品安全办公室。

东黄埠社区共有57个食品业户,包括糕点加工点、馒头加工点、粮油店、超市等,社区两名信息员,平均一周能巡查一遍。毕立峰说:“青岛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在这里搞网格化试点,我们每天都要巡查,重点是食品加工点,发现问题,尤其是黑窝点,要及时上报。”

夏庄街道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守军介绍,在夏庄街道,像毕立峰这样的社区一级食品安全信息员,共有50人,每个社区配备1人,这些人员原属街道劳动保障协管员,同时兼管食品安全。这些信息员的主要工作是对每个社区涉及到的食品安全点位逐一进行登记造册,然后每天在所属社区进行食品巡查。“每个社区都这样网格化了,像责任田一样。”

刘守军说,夏庄街道共有1725个食品安全点位,通过网格化的方式搜集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就编织了一个“食品安全信息网”。据介绍,像城阳区这样,青岛市6600社区(村)都将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员,搜集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紧盯每个食品点位。

端掉500多处黑窝点

执法人员1000人,食品经营业户10万户,监管力量的严重不足为食品安全工作带来了不小压力。

针对这一情况,今年7月,青岛市将社会化管理运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出台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化管理的意见》,建立“区市、乡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动员群众力量对辖区内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拉网式摸底调查,分层分类,登记造册,编制食品安全档案地图,着力打造“食在青岛最安全”名片。

流亭街道西女姑山社区食品日前安全信息员发现社区一家豆制品加工作坊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向街道汇报,街道立即通知区食品安全办公室,并联合质监、环保部门前往检查,经查该作坊存在环境卫生问题,环保部门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其停业整改。

“我们探讨实施了社会化管理,到现在一共打掉了食品生产经营黑窝点(黑作坊)500多处,立案查处了3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0多名,社会效果比较明显。”青岛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协调督察处处长张祖光介绍,其中大部分黑窝点(黑作坊)分布于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即墨市的城乡结合部地带。经过几个月的摸底排查、联合执法,最近数量明显减少了。

分级管理10万食品业户

目前,青岛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餐饮的经营主体有10万户,其中4.5万户获证,经营主体中有一半是小作坊。张祖光透露,下一步还将开展分级管理措施,把业户分成A、B、C、D四级,D级要取缔,C级要限期整改,通过扶持一批、升级一批、取缔一批的办法,让想要做大做强的小作坊有序健康发展。

打掉黑窝点(黑作坊)还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青岛市在“打”的同时,更注意开展疏导工作。今年8月,城阳区进行了将豆制品小作坊集中到园区的试点,已经有10家企业入驻,因为采取了统一购进原料、规范生产的模式,产品供不应求。此外,青岛加大了食品安全有奖举报的奖励额度,单次举报一经查实最高可获奖5万元,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张祖光介绍,食品安全社会化管理自7月份推行以来,青岛市基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距离“无缝隙、全覆盖”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

■相关链接

青岛市财政设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专项资金,鼓励市民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最高奖金为5万元。

青岛市将法律监督、行政监督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以及广大群众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建立健全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组建食品安全专家队伍、志愿者队伍和社会监督员队伍,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建立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发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实施群防群治,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食品安全社会氛围。(薄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