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饮料”风波,让台湾人看清楚了两件事:一个是积弊已久的食品卫生上中下游共犯结构;另一个是始于对照之下的“自我感觉良好”
【财新网】(特派台北记者 唐家婕)“5月31日为 黑心起云剂 的终止日(D-day)!”台湾“卫生署长”邱文达宣誓。
眼看台湾食品安全风暴不断扩大,掺入“黑心起云剂”制作的产品或原料,至少输往大陆、东南亚、美国、欧洲等20多个地区,波及层面不下于三年前大陆发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邱文达紧急宣布,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果浆果酱、胶锭粉剂五大类有污染疑虑食品,必须于5月31日零时前提出安全证明,否则一律禁售。
“终止日后,如果再发现有人制造、贩卖含有塑化剂的起云剂食品,将依法重罚,同时业者也不能再以受害者自居,”邱文达强调。另外,卫生当局已着手修法,未来若顺利通过,明显危害人体健康、情节重大,每天罚款上限从30万元(新台币,下同)提高为1000万元,而且可以按日连罚。“这次有信心,给民众一个安全、干净的食品环境。”邱文达说。
起云剂原本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由棕榈油、乳化剂等多种物质混合而成,作用在提升产品外观及稳定度,让食品看起来更浓稠,口感、卖相更佳。
但是,不肖业者昱伸、宾汉香料公司,却将其中的棕榈油换成价格低廉、但具有毒性的工业用料塑化剂,因而危害人体生殖系统并可能致癌。截至目前,发现可能受到污染的产品近500项,还从原来的饮料、食品,扩展到药品及化妆品。不只小厂普遍使用,连许多台湾知名厂商,像是统一、味全、黑松、金车、顺天堂、悦氏、长庚生技、杏辉药品、永信等,也中箭落马。
令人更痛心疾首的是,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遭检方移送时说,企图推诿塞责,甚至不以为意地说出“东南亚的东西更毒”。
“以前嘲笑大陆 黑心食品 全球乱卖,还自以为清高,现在台湾的塑化剂饮料也在全球大出风头,两岸接轨快得超出马英九的想象。”“台海两岸连手毒遍全世界,报八国联军之仇,两岸愤青、愤老们肯定相拥大笑。” 自嘲成为台湾人矛盾情绪暂时出口;台湾媒体以及官员也用“台湾之耻!”、“很丢脸”形容此次事件。
在台湾当局积极查办下,即使影响范围的轮廓逐渐清晰,但民怨早已涓滴成河、一场海啸渐渐席卷多年辛苦建立的台湾制造(MIT)品牌。
2010年1月1日,因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所催生的台湾“食品药物管理局”才风光成立,台湾当局自诩将与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同步,建置各类食品的检测标准程序,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如今,却同样面临了“黑心原料”的震撼教育。
虽不能以一概全,但在塑化事件发生的瞬间,台湾人突然看清楚两件事:一个是长久以来,在台湾食品卫生与商业利益抉择的上、中、下游共犯结构,仍积弊重重。昱伸公司以低廉的价格贩卖原料,为何中游厂商毫不起疑?下游厂商大量进货廉价商品时,也难道没有任何疑虑?对商品毫无把关?
此外,台湾人还尴尬地发现,近几年对“台湾制造”的自我感觉良好,原来一步步建立在“大陆黑心”的相互对照。这种相形之下的优越感,成就了当局的控管怠惰,以及厂商为利是图的自我放任。
当卫生当局信誓旦旦表示“黑心终至日”将至,民众对“台湾制造”的信心却不知何时再起?
这怅然无言的景况,像极了瘫掉的热气球,原本仗着众人瞻仰的傲气使他饱满向上飞扬;突然轻轻一戳,华丽的圆弧倏然瘫垮。众人围观,恍然大悟,原来里面尽是空气,毫无结构。
(本文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