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平方米的昏暗作坊内,一名身穿红色衣服的女工,熟练地用小铲子将红色洗衣盆内的白色颗粒物,装进她手边的小包装袋内,掐住袋子两头,从嗡嗡作响的封口机上一过,一袋食盐就装完了,整个过程不到10秒钟。而这名女工的身后,堆积如山的原料竟是批号5462的工业盐,这是记者在哈市哈达村一黑作坊内,看到的工业盐“变身”食盐的一幕。根据现场调查的情况,该加工点卖出的盐数量较少,只在个别偏僻的早夜市少量出现。(《生活报》4月10日)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重大,食用盐又是生活的必须品,它的安全更加不可忽视。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屡见不鲜,但是不管采取何种措施,总也不能根治,为何?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丰厚的利润,在利益的驱使下,黑心商人根本不管黑心产品带来的后果,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二是市场的需求,食盐的正常渠道都有严格的规定,也是定价销售,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产生了这种“黑心盐”。三是食品安全的监管不到位,对于工业盐变身食用盐这些国家严令制止的,为何还有人要敢用,这不得不对监管部门的监督质疑。
“黑心盐”不容轻视的食品安全,它不仅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危害了身体健康,更是一种违法行为,要坚决的查处和制止,食品安全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的系统化、完善化,也需要监管部门认真的履行自身的职责,加大对制假造假的惩处力度,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举报,只有这样才能让“黑心盐”远离我们,让食品安全真正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