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我从来不在任何场合掩饰我对“黄太吉”的厌恶之情,在比较大众的微博和比较小众的饭否,我都多次满怀恶意地调侃与“黄太吉”有关的一切。即便在与黄太吉的天使轮投资人,创业工场的麦刚老师见面时,每次麦刚老师得意地提起黄太吉,在他把赫畅一顿夸、然后对其未来大加展望后,我都会试图尽快转换话题,甚至宁愿聊为HeyJuice代言的AngelaBaby。
为什么我讨厌黄太吉?应该和吃着煎饼长大的所有北方人一样,我不愿接受黄太吉这样的煎饼代言人。虽说任何时候都可抛出一句“好不好吃是主观判断”来为黄太吉脱罪,但黄太吉煎饼在口感胜不过路边摊的条件下,居然有着超过路边摊数倍的价格。当游客来到北京,在黄太吉买一个明显不能带来“惊艳”之感的煎饼时,居然花了超过麦当劳一顿超值午餐的钱,想必会对北京这座城市产生不少疑惑吧。煎饼不该是这个样子呀。
该怎么描述黄太吉的煎饼?胖大的外表、枕头一般的形状,实在无法体现街边平民食品的轻松和风趣。过重的面食咀嚼感配合过咸的酱料,总令人想起“酱多了加面,面多了加酱……”的老笑话。同样爆咸的豆腐脑和爆甜的柚子茶,使你在单点其中一项时不免对另一项心生向往,而在同时点之后几乎齁死。至于他家各色小食例如猪蹄、茄盒等,也总是调料太多或者油太重,虽然有着不输他家煎饼的不小的净重,诚意倒是挺诚意的,无非是难吃的东西让人稀罕不起来。我见过的,美食大V对黄太吉做出的最高评价,也只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这个茄盒炸出了茄盒的味道”。
此外,黄太吉一向门可罗雀的店面,摆了一大堆宅圈手办、奇怪的前台风格,以及“在这里,吃煎饼、喝豆腐脑,思考人生”的宣传语,都不免令人陷入无限的思考人生中去。我相信,与我一样对黄太吉持怀疑甚至嘲讽态度的人不在少数。然而,这家饱受争议的店家却从2012年坚挺到现在,从创业工场几百万投资到去年18亿人民币的B轮,从单一互联网煎饼品牌衍生出“大黄蜂”火锅、“牛炖先生”盖饭、“从来”饺子等众多IP,还有许多人都在马路上见过的“来得吉”外送平台……可以说,在新生代互联网餐饮企业中,黄太吉若是自称第二,怕是没有哪家敢去占第一的位置。
这家令你我都讨厌的,打着“煎饼”旗号的互联网公司,是怎样成功的?
赫畅、嘴炮与营销——餐饮界的大Beats
赫畅,一个年轻的受人瞩目的创业者。不管是天使轮创业工场的麦刚,A轮的分享投资,还是后来的金慧丰、盛景网联,对赫畅个人都是赞许有加。参与到黄太吉投资之中的决策者,如果需要向别人解释“为什么投资黄太吉”,往往都要说出“我是投资赫畅这个人”来。
这个理由确实不错。早期风投盛传,也基本是实际情况的一句话便是“投资投的是人”。在不同人的口中,赫畅都被描述为一个年轻、精力旺盛、语速超快、异于常人的创业者。
与赫畅接触过的人,常常形容赫畅是一个典型的“创业者”:起早贪黑,话痨,活在“新闻联播”里——也就是浑身正能量。他张口闭口不离黄太吉,而且不太谈论黄太吉的现状,尤其不在乎别人的议论,而总是着眼远一些的未来。他最开始把黄太吉形容为最好吃的煎饼,不到几年期间又很快背离煎饼主旋律,纷纷推出卷饼、火锅、饺子、盖饭种种餐品,似乎很容易“忘本”。但在他手中的黄太吉,却是日进斗金、周开新店,在质疑和谩骂中平稳度过了B轮,就像他家身穿黄色制服的外卖小哥,骑着惹人注目的拉着黄色保温箱的电动车,有碍观瞻,但又相当快速地跑在路上。
我最早听说黄太吉甚至是在人人网上——广告都做到人人网了,您说这营销给力不——而那时还只是2012年。一个大红招牌悬挂在人人网的相册中,连煎饼的影子都还没见到,营销势头早已扑面而来。黄太吉像是把自己的主营餐品“煎饼”藏着,吸引你前往门店一试。一试之后,发现不过如此,那也是晚了。
这种营销对北京人自然有独特的吸引力,也吸引了无数外地游客来京时“顺便”光顾,俨然米其林一星的派头。就算最后人们纷纷大失所望而归,这一记成本不高的营销仍然效果显著。最关键的是,这面突然树起的煎饼大旗,对于不熟悉煎饼的人来说,简直成为了“煎饼”的榜样。
从没吃过煎饼的人,怀着体验的心情去尝试又脏又乱的路边摊显然并非明智之举;即便本地人都吃路边摊,路边摊也绝不能成为煎饼形象的代表,这就为黄太吉提供了颠覆的基础。黄太吉成就了众多好奇者的“煎饼初体验”,这也是日后黄太吉得以玩转价值观运营和社群经济的基础。
Beats咱们都知道,一个在群众眼里逼格很高,在小众眼里毫无逼格的耳机。赫畅当然不傻,他很好地理解了Beats的优点——群众要听的根本不是什么音乐,而是明星代言的广告,和旁人的赞许艳羡之词。事实上,赫畅自己就曾把黄太吉和Beats作比,他当然没有提到Beats耳机本身堪忧的质量,但懂的人自然懂。
利用互联网进行早期传播、利用互联网塑造品牌价值的精神,在黄太吉建立初期便深入这家企业的骨髓。随后发出声音的西少爷肉夹馍、雕爷牛腩、伏牛堂米粉等,都多多少少借鉴了黄太吉早期的营销路数。西少爷把同样路边摊经营的肉夹馍请进可信赖的清洁门店,雕爷则把一碗看似普通(味道上确实普通)的牛腩拔到香港食神的高度,仔细想来都是一种对传统的解构和利用。
不同点在于,学到营销本领的大有人在,像黄太吉这样独领风骚的“互联网餐饮”并不多。
现实中,西少爷店门口常常排队买饼,叫个鸭子回头客十分之多,淘汰郎小火锅月流水300多万……但是,奇点兄弟(西少爷)的B轮规模远不如黄太吉令人艳羡,味美曲香(叫个鸭子)仍旧陷于天使轮估值过高的泥潭,而云景品质(淘汰郎)似乎还没有透露出A轮相关的消息。更关键的是,不,最关键的是——这三家都比黄太吉好吃(即便西少爷多少有些单调),同为“互联网餐饮”,其成功是我们可以接受的。如今这些相对美好的食物不如黄太吉火热,反倒构造了一种奇妙的落差——这破玩意儿也有这么高估值?
但为什么黄太吉才是中国互联网餐饮的领头羊?赫畅曾经自己总结了关于黄太吉的十个关键词:第三人格、个人崛起、体验立场、信息倒灌、组织降维、传媒消融、破立颠覆、社群经济、价值观通货、中国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