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过去台湾同胞提起这民生“七件事”不无自豪,因为“台湾制造”几乎与优质安全画等号。然而,随着近年来岛内食品问题的连环爆,知名企业诚信接连亮红灯,这“七件事”已搞得人心惶惶。
近期接踵曝光的“大统”、“富味乡”两起食用油造假案,更进一步摧毁了人们的消费信心。因为,食用油乃民众天天入口之物,而此次沦陷的又都是销路极佳的知名老品牌,谁也搞不清这么多年来已有多少“问题油”入肚。据台媒报道,台湾医界甚至怀疑台湾地区肝病、肾病盛行率全球第一,可能也与黑心食品毒害脱不了干系。
花生油里竟然完全没有花生油成分,而是以色拉油混合芥子油,再以化学香精—花生油精提味而成,其他近百种油品也是以劣油混充,添加人工香精、色素,以棉籽油、铜叶绿素调和。当彰化检方在侦办大统长基公司黑心橄榄油案查出这一系列猫腻时,消费者们委实都惊呆了。
更吓人的是其后的统计数据,该公司7年来累计进口1万吨棉籽油,以10%至40%的“独门配方”混合油品,按此推算,7年来台湾2300万人,平均每人累计食用约4.6升问题油品。台湾不孕症权威人士指出,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男性若每天食用1汤匙(约15毫升)棉籽油,只需1年,90%会不孕。而大统油品在台湾的市占率高达10%,又以中低价位抢攻小吃店、自助餐和团体餐供货商,所以,受影响的人绝非只有10%。
大统问题油曝光后,一度坚称“棉籽油”全部外销的富味乡,因为进出口凭证兜不拢,终于在上周坦承其生产的24项内销油品也掺棉籽油制“黑心油”,另有1件“调和花生油”产品添加花生香料。“富味乡”出事让消费者更为震惊,因为该公司是2010年台湾的金商奖、盘石奖得主。如此大牌都失信,民众还敢相信谁?此案无疑给台湾的诚信体系抽了一大耳光,富味乡股价5天时间跌掉了43%。
饮料里检出工业塑化剂,粉圆和板条等名小吃掺入了毒淀粉,夜市小吃摊通用酱油被验出“单氯丙二醇”含量超标,以“天然酵母”引来购买长龙的“胖达人”面包,其实添加了人工香精,号称“纯台湾米”的“山水米”竟混杂劣质低价进口米……
为何近年来台湾食品安全事件犹如列车出轨,刹也刹不住?台媒分析认为,让获暴利的厂商仅是区区金额罚款了事,是奸商有恃无恐的主因。以塑化剂事件的求偿官司为例,前不久岛内相关法院以“消费者并未举证损害与塑化剂有关”为由,对涉案企业轻判,让消费者相当失望。今年6月刚通过的台新版“食品卫生管理法”,开始认知“追讨业者不法所得”是一可行方向。台媒对此痛批:“相关单位永远慢半拍,这是岛内食品安全问题漏洞的源头。”
台湾各界强烈呼吁食品业者守法自律,主管机关别再怠职。拥有食品营养学博士学位的台北市长郝龙斌抛出了一个新点子,被部分业内人士奉为“金点子”。他建议制定“窝里反条款”,让业者彼此互相制衡、监督,因为业者之间或企业内部员工最清楚食品制作流程和原料来源,通过民众监督、提高检举奖金等方式,业者必有所忌惮,不敢轻举妄动。本报记者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