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作坊与肮脏猪圈相伴
广东省江门市所属的鹤山市鹤城镇素有生产加工腐竹的传统历史,是远近闻名的“腐竹镇”。记者日前跟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总队来到这里,了解到“黑心腐竹”出炉的全过程。
尽管当打假人员赶到现场时,许多豆腐作坊业主已经溜之大吉,可是豆腐槽里依然冒着热气,腐竹晾晒在屋外的铁架上,成群的蚊蝇附着其上。
在一家没有任何证照的豆腐作坊,记者刚一走近便闻到一股令人窒息的恶臭,蚊虫更是肆无忌惮地扑面而来。一间无顶的简陋窝棚便是厂房了,而就在距此不到2米处就是蚊蝇丛生的猪圈,一条污浊不堪的臭水沟绕墙一周,沿着臭水沟是随处可见的成堆大便。
很难想像,这里曾热气腾腾地生产着广东人最爱吃的爽滑可口的腐竹。据随行的广东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副站长冯志强介绍,一个星期前,就在这家作坊检查出每公斤腐竹含有21.4毫克的漂白粉,严重违规!
对于检验结果,这家作坊的业主不服,还一再诡辩说,当时检查人员抽检的桶里放的白色晶体是给小孩吃的冰糖。记者却在屋内一处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一个标称是“上海硫酸厂”生产的盛装吊白块的旧桶。
在鹤山市鹤城镇的宏发腐竹厂,工作人员当场查出了藏匿在屋顶的五包笨甲酸钠防腐剂,业主只承认过去确实曾使用过。
村民明知有毒却满不在乎
鹤山市鹤城镇坪山村是该镇最大规模的腐竹村,据该村村委会书记兼主任钟玉维说,该村生产腐竹已有上百年历史了,村民500户中有130多户从事腐竹生产。广东省有1000多条腐竹生产槽,而这里就聚集了400多条,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钟玉维说,腐竹产业可以说是该村经济的生命线,一条8米长的腐竹槽每天可生产约45斤腐竹,以此计算,那么一年就有约657万斤的腐竹流向全国各地。
钟玉维直言不讳地说:“在腐竹中添加防腐剂是传统工艺,即使国家明令禁止,村里人还是在沿用,我们也知道这种普遍情况。”
据内行人士介绍,在腐竹里添加硼砂等添加剂一来可以延长一个月的保质期,二来由于硼砂可以增加韧性、脆度,可使成片的腐竹拉薄,从而增加产量。
“村里人祖祖辈辈天天都吃这样的腐竹,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大碍,我看,吃了没有事,不吃才会死!”说这话时,58岁的钟玉维特地向记者拍拍胸脯。
当场,就有村民随手拿取一截腐竹,干吃着给记者看,“国家总说这些添加剂有害,可我们天天这样吃,也没有发现身体不好。”
据冯志强介绍,由于硼砂毒性很高,世界各国都禁用为食品添加物。硼砂在人体内有积存性,积蓄一定量后会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抑制营养素吸收、促进脂肪分解,体重减轻,其中毒症状为呕吐、腹泻、红斑、循环系统障碍、休克、昏迷等。硼砂的防腐力较弱,因而常被多量使用,致死量成人约为20克、小儿约为5克。
谁在庇护着“黑心腐竹”出炉
记者在这个腐竹加工基地采访时了解到,绝大多数作坊证照不齐,有的是无证经营,有的没有办理卫生许可证却也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可见管理十分混乱。可就这样,其生产的腐竹却能堂而皇之地运销各地。
鹤山市卫生局党委书记王学江说,目前仅有一家生产点符合生产条件,其它作坊早在今年春节前就要求停业整顿,可依然如故地生产。
如此成行成市、有恃无恐地公开作假令广东省打假办的工作人员深感吃惊。那么,谁在庇护着“黑心腐竹”出炉呢?
记者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到,除了认识愚昧外,真正起着强大支撑作用的是背后的经济链条。原来,村里每年每条腐竹槽要收取50元管理费,只要交了这50元就万事大吉了。钟玉维也坦言,这50元的管理费已经收了近10年了,这是村委会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交了50元管理费就如同交了保护费,村民的一切造假违规行为便都有了最自由的空间和最安全的庇护。有村民向记者举报,就在打假队伍到来的前一天,这位村委会书记还亲自到各家作坊通风报信说,这几天有检查,就不要用添加剂了!
记者问这位村委会书记:“收了这些管理费,你怎么管理的呢?为何村里制假如此猖狂?”
这位书记瞪着大眼质问记者:“他们要制假,我哪里管得了!他们要杀人放火了,怎么关我的事!”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作假营造出来的红红火火的腐竹产业并未给这个村带来富裕。一位村民悄悄告诉记者:现在打击力度加大了,这样偷偷摸摸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黑色地带”监管力量缺失
市场这么大,行政部门有这么多力量进行适时监管吗?这便是阻碍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的又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问题。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吕成贤局长向记者坦言,尽管打假统一行动年年查、年年打,可违法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经营却仍大肆存在,市场监管任务相当繁重。
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在基层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小城镇等,更是黑作坊生存的沃土,因为这里普遍都是卫生监管的死角,这些地方成为食品安全多发的“黑色地带”。然而卫生监督部门却显得无力可施。据广东省卫生厅办公室主任黄飞介绍,由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当前部分市还没有批准成立卫生监督所,没有专门的执法监督队伍。同时已改革的地方又往往由于政府投入少,卫生监督力度不够,各地卫生监督所人员、资金、设备严重不足。
据记者了解,“食品大省”广东省健康食品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全省卫生监督员只有3630人,其中省卫生监督所80人,在全国省级卫生监督机构中排倒数第二。全省卫生监督对象除了30多万家食品生产销售企业与机构,还包括许多无牌照小食肆、地下作坊等。有的地级市卫生监督所只有十几人,县级所只有四五个人,许多地方设备简陋,仪器陈旧、功能不全,有的则缺乏必备的检测设施,根本就无力应对食品安全事故和查处违法行为。
如何整合社会积极力量协助政府管好食品的安全关,便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现实做法。有关专家建议,如食品监管部门职责难以涉及的领域,可尝试交由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非官方的行业协会来管理。并且更应重视对企业的前期资质认定和论证工作,由协会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使责、权、利分清、分离,避免现在普遍存在的监管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误区。
与此同时,加大对卫生监督的投入、提高人员素质、经常性与突击性检查相结合等都是当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食品安全问题管理难度大,这项工作确切需要各地开创新做法、积累新经验,从而真正把住食品安全关。(文/陈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