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斗转星移的世界,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的更快。无论历史的车轮怎样匆忙,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勾起对味蕾与谈资的回忆。舌尖奇谈,为你描摹一段与众不同的饕餮往事。
往期回顾
舌尖奇谈|国难当头,巴黎美食家吃掉了一座动物园
舌尖奇谈|大唐吐蕃茶马往事:茶叶是文成公主嫁妆?
舌尖奇谈|西洋秘药巧克力,为何讨不到康熙帝欢心?
舌尖奇谈|为何日本人比中国人更爱吃饺子?
舌尖奇谈|古代吃货救命秘方:河豚中毒,请饮粪清!
舌尖奇谈|攻占欧洲的土耳其烤肉,源自这个受难国度
舌尖奇谈|在宋朝临安的海鲜盛筵大快朵颐什么体验
舌尖奇谈|明代特供臭鱼:千里疾驰来,天子笑开颜
作者|张辰亮,网易历史专栏作家,知名科普作家,《博物》杂志策划总监、资深编辑。本文为网易历史频道独家稿件,谢绝转载。
鮆就是鲚
“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鱼,古名叫鮆鱼。各种古书对这种鱼有个共同描述:“饮而不食。”此说言出有据,刀鱼是洄游鱼类,在海里时正常饮食,只要开始往江里洄游,就停止进食了。它的消化道本来就不大,此时更小了。容易让人以为它没肠子。
鮆字有jì、ci两个读音,不管读什么,字义都等同于“鲚(音‘记’)”,今天,鮆已经被视为鲚的异体字,基本不使用了。而鲚,是鲱形目、鳀科、鲚属的统称,饮而不食的长江刀鱼,就是鲚属的。鲚的腹下有锯齿状的棱鳞,即《本草纲目》所说“腹下有硬角刺,快利若刀”,明代的《异鱼图赞》甚至说它“可以刈草”。
三位一体江湖海
在刀鱼产地,经常能听到湖刀、江刀、海刀的说法。
海刀是生活在海里的刀鱼,其中有的种类每年会洄游进江里,此时就变成江刀。而湖刀一辈子生活在湖里,不洄游。三者之间差距甚小,很多人都不能分辨。
在这个问题上,科学界也迷糊了很久。中国境内记载过8种鲚,但有的是记载错误,有的是同物异名,都怪各种鲚长得太像了。鱼类学家袁传宓经过厘定,认为中国只有4种鲚: 刀鲚、短颌鲚、凤鲚和七丝鲚。其中,刀鲚就是正统的刀鱼,生活在海里时算海刀,洄游进江就是江刀。太湖、巢湖里还有一种定居在淡水中的“湖刀”,一生不回到大海,袁传宓把它叫“湖鲚”,作为刀鲚的亚种。短颌鲚也是淡水定居的,分布在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中下游等地,也算湖刀吧。凤鲚和七丝鲚生活在海里,洄游时只到河口,不往里深入,所以算海刀。
但是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发现,短颌鲚和湖鲚并非有效物种,而只是刀鲚的淡水型种群而已。所以现在我国鲚属只有3个有效物种: 凤鲚、刀鲚和七丝鲚。其中凤鲚最早出现,它在演化中为了适应南方温暖海域,分化出了七丝鲚,为了适应北方寒冷海域,分化出刀鲚。刀鲚又有一部分进入河湖,定居了下来。
刀鲚、凤鲚的胸鳍上缘都有6根特长的、游离的丝状鳍条,但七丝鲚有7根(它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口味玄学
食客认为,只有江刀堪称美味,湖刀和海刀都相当一般。海中的凤鲚和七丝鲚更是往往被做成凤尾鱼罐头了事。这种口味的差别有它背后的道理。江刀洄游到靖江、江阴一带时最好吃,此时它刚离海不久,也刚入江不久,属于正在向淡水鱼转化的海水鱼,兼具二者的优点。而且此时它体内积攒了大量脂肪,也是好吃的一大原因。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经过测量,发现江刀的粗脂肪含量是海刀的2.03倍。海刀要么是还没到攒脂肪的时候(洄游型刀鲚的海生阶段),要么洄游只到河口,用不着攒那么多营养,而且体型比刀鲚小很多(七丝鲚、凤鲚),自然不如江刀。湖刀就更别说了,根本就没有洄游,也就谈不上积攒脂肪,味道最下。
不过,这种差异外行未必能辨别,尤其是那些已经攒好脂肪,即将进入淡水的海刀,更是和江刀无甚差别。每到刀鱼季,都会有贩子捞来海刀、湖刀,当江刀来卖。
另一种差别就更难分辨了。天下都以长江刀鱼为尊,其实除了长江,北到辽宁,南到广东,乃至朝鲜和日本,只要是通海的江河,都会有刀鱼游入。拿钱塘江来说,那里的洄游型刀鲚品质和长江的差不多,在当地只卖百十元一条,可一旦被商人运到长江两岸,标上“长江刀鱼”,就能翻十几倍的价格。
定居在太湖里的“湖刀”,早在《山海经·南山经》中就有记载:“浮玉之山,苕水出于其阴,北流至于具区,其中多鮆鱼。”浮玉之山即今天杭州天目山,苕水是今天的苕溪,具区是太湖的旧称。这是明代蒋应镐绘制的《山海经》插图,水中的鱼即为鮆鱼,看得出还是颇似“湖刀”的。
除刺秘法
刀鱼的刺极多,是品尝时的一大障碍。人们用很多方法来应对。简单的是煎炸、烤制伺候,把刺弄酥。聂璜说,江苏人会把子鮆“炙干,其味甚美”。
对于江刀,有更讲究的吃法。首先要选择清明前的鱼,“明前鱼骨软如绵,明后鱼骨硬似铁”。《清稗类钞》的去刺法是“以极快之刀刮为片,用箝去其刺”。还可以把鱼肉剁茸,包刀鱼馄饨。
每到春天,江南的餐馆还会有“刀鱼面”上市。传说中的做法是把刀鱼钉在锅盖底下,锅里放水,盖上盖煮。几个小时后,鱼肉被热气煮化,落进汤里,刺却留在锅盖上。听起来很玄乎,我很怀疑其可行性。反正现在的饭馆没有这么做的,都是把刀鱼炒成鱼松,包入布包扔进水,和猪蹄、火腿、鸡骨一起炖出来的。一碗白面,浇上炖好的刀鱼汁,一般不加其他浇头,顶多来块肴肉。很多江南人每个春天不来这么一碗,就算没完成任务。
一刀难求?
长江里曾经有很多刀鱼。
1973年,江刀年产量有3910吨,当时的老照片上,随便一条小船就能捞上满满好几筐刀鱼,而且都是大鱼,每条3两往上。80年代,一网捞到几百斤也是常事,甚至有单网5000斤刀鱼的纪录。据渔民回忆:“那时候吃刀鱼就跟吃白菜一样。”90年代,刀鱼“大年”时,甚至用来喂猫。直到2001年,还出现过一次江刀“大喷”,一张网能打到五六百斤,鱼商去江上收鱼都不敢开普通小艇,因为装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