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子宫 > > 产后如何帮助子宫恢复

产后如何帮助子宫恢复

发布:2016-06-03 16:14 | 来源:健康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产后如何帮助子宫恢复 不会立即恢复原状,约需两周时间回到骨盆腔,6周内回到孕前大

产后妈妈想要将身体恢复到最初的状态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产后妈妈一定要多加注意调养。那么产后该如何帮助子宫恢复呢?产后子宫恢复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呢?如何才知道子宫已完全恢复呢?

产后如何帮助子宫恢复

生育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就像是一个责任一样,到了生育的年龄就是选择生育。我们都知道,生育对于女性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么如果女性生育后保养不好的话有哪些伤害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生完宝宝了,准妈妈好像可以喘口气了,但是除去把精力放在宝宝身上,准妈妈的产后恢复也是很重要的,在月子期间,准妈妈要注意子宫恢复情况,也别忘记满月后要复诊,确认子宫的恢复状况。而月子期间常喝的生化汤,则要注意正确的饮用方式,避免恶露一直不断,影响子宫恢复。

子宫恢复历程

子宫是一个由较厚的肌肉组成的器官,不会立即恢复原状,约需两周时间回到骨盆腔,6周内回到孕前大小。他说,子宫恢复状况可从3方面来看:

子宫体:分娩后,子宫会立即收缩,因此,在腹部处可用手膜到一个很硬且呈球状的子宫体,其最高处差不多与肚脐同高。然后,每天的高度会下降一点,约两周时间,子宫会变小并进入骨盆腔内,这时,就无法在腹部摸到子宫底了。

子宫颈:分娩后,因子宫颈充血、水肿而变得非常柔软,子宫颈壁也会变得很薄,大约要到7天之后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生产完7~10天后,子宫颈内口会关闭,一直到产后4周左右,子宫颈才会恢复到原来大小。

子宫内膜:胎盘和胎膜与子宫壁分离后,由母体排出,从子宫内膜的基底层,会再长出一层新的子宫内膜。产后10天左右,除原来胎盘的附着面外(分娩后,约手掌大小,产后6~8周会完全愈合且不留痕迹),其他部分的子宫腔会全部被新生的内膜所覆盖。

在子宫恢复过程中,需通过强而有力的肌肉“收缩”动作,让血管受到压迫而止血,并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因此,在产后1周内,妈妈常会感到子宫收缩带来的疼痛感。若收缩不好,血管就会持续出血不止,如形成血块积在子宫腔内,就造成子宫肌肉层的收缩更差,出血情况会更恶化。

为了加速子宫的收缩,自然产的产妇可借助子宫按摩及子宫收缩药物,剖宫产的产妇则因有伤口,而是以注射点滴型子宫收缩剂,让子宫顺利收缩。

子宫按摩加速子宫收缩

产妇把手放在肚脐周围,触摸寻找子宫位置,如感觉不到腹部有一个圆形硬块,就需要做子宫环形按摩,借此加速子宫的收缩。子宫收缩的同时,恶露也会随之排出体外。由于子宫变硬表示收缩情况良好,所以,自然产的产妇在产后24小时内,应随时按摩,必须做到子宫变硬才能停止。

观察恶露判别子宫恢复状况

若是子宫内仍有残留胎盘或胎膜组织,或是子宫收缩不良,会影响子宫复原的速度,这可从观察恶露排出的颜色、量与气味判别子宫的复原状况。正常情况下,恶露的量会愈来愈少,颜色愈来愈淡,约3周就会结束,过多的恶露属于不正常现象。

如果血性恶露的量明显变多,且持续时间延长(3天以上),或恶露带有异味,甚至恶露一直没完没了似的,原本颜色已转淡又变红,产妇务必及时就医。经检查后,若是子宫内仍有残留物质,即需要加以处理。若是单纯的子宫收缩不良,则会给予口服(针剂)子宫收缩剂,并教导产妇按摩子宫,鼓励其持续哺喂母乳,以促进子宫收缩及增加子宫复原的状况。

产后子宫的恢复问题关系新妈妈的健康,因此产后要注意子宫的护理,以上为大家介绍了不同情况下协助子宫恢复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产后怎么做有益子宫健康

经过十个月的漫长孕育,宝宝终于从妈妈的子宫里搬出来了,子宫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空房间,正式进入了“后分娩时代”,在过去的40周里,子宫为了容纳尊贵的小“客人”,在荷尔蒙的作用下,会变得温厚、柔软、血液充足,形成一个空心大肉球。随着宝宝的生长,子宫也会从原来的50克一直增长到妊娠足月的约1000克,所以,要想恢复到怀孕前的状态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妈妈的悉心呵护。

观察法

1.子宫恢复得好与不好可以通过子宫底下降来推断,一般来讲在分娩后第一天,子宫底可降落至脐部。自此,子宫底每天大约下降1—2厘米,2周左右进入盆腔与耻骨联合平齐,这时从腹部便摸不到了。

2.到了大约6周时子宫犹如鸡蛋大小,重量从1000克(刚分娩完)逐渐缩小到60—70克,并宽度随之变窄,硬度却有了增加。这个变化过程,被称为“子宫缩复”。每一位产妇都应在42天左右去产科进行检查,了解子宫缩复的情况。

绝大部分妈妈生完宝宝后都能顺利恢复。不过,要想恢复得又快又好,还需要妈妈们自己做点“功课”!

妙招一:及时排尿

产后,医生常常会嘱咐妈妈要尽早排尿,一般在产后4小时小便。因为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黏膜充血、肌肉张力降低、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于卧床姿势排尿等原因,都容易发生尿潴留,使膀胱胀大,妨碍子宫收缩而引起产后出血或膀胱炎。

妙招二:产褥期别“赖床”

老人都讲究分娩后要卧床,怕受凉。不过,产后6~8小时,妈妈在疲劳消除后最好别“赖床”,第二天尽量下床活动,这样有利于生理机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的排出。

相关文章